Loading Player...

赛11:10-12(和修版)

11:10 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列国的人必寻求他,他安歇之所大有荣耀。
11:11 当那日,主必再度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剩余的,就是在亚述、埃及、巴特罗、古实、以拦、示拿、哈马,并众海岛所剩下的。
11:12 他要向列国竖立大旗,召集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又从地极四方聚集分散的犹大人。

这段经文以“到那日”作为开始,下文也有“当那日”,指出这是终末时的图像,而不是先知当下所经验的东西。

经文的重点就是“大旗”(nes)(signal,10及12节),这字是以赛亚书的主题之一,分别出现在5:26(神山的大旗)、10:10、12(耶西的大旗)、13:2(巴比伦的大旗)、18:3(神山的大旗)、30:17(神山的大旗)、31:9(耶和华的大旗)、33:23与49:22(聚集外邦人的大旗)及62:10(列国的大旗),山上的大旗代表了神的山的主权,目的是聚集所有远方的人。

全地所有的人都必须悉别他们是跟随谁的“大旗”,到底这“大旗”是神的“大旗”,还是列国其他的“大旗”?10:10指出这是耶西的“大旗”,用来聚集剩余的(11节)、被赶散的及分散的(12节),这些被聚集的人都是软弱的人,也本来是没有盼望的人,与耶西这“大旗”相和,因为耶西这名字不太有名(经文刻意不用大卫这有名的名字),而且11:6-9也说明耶西的后代所出来的弥赛亚带来婴孩一样的管治,这种在人看来软弱的“大旗”正正就是招集软弱及没有盼望的人。列国的人也要在众多的“大旗”当中作出抉择,列国的“大旗”在人看来看似强大,正如亚述的“大旗”是多么的吸引,但这正正成为神的子民分辨的考验。真正有能力拯救犹大国的,并非这些看似强大的“大旗”,而是这看似软弱的耶西的“大旗”。

思想:

这“大旗”的象征以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弥赛亚的应许。弥赛亚之所以成为人的盼望,不是因为他以权贵及上流人士的姿态临到,而是以谦卑与软弱的姿态来到人间。他的出现在人看来没有前途,但却竟然成为人类及列国最大的盼望,也成为招集万民的“大旗”。求主叫我们离开那种世俗的眼光,叫我们明白真正的盼望不是势力与才能,也不是军事与经济,而是那为我们带来救恩的婴孩,因为只有祂,才能指向“到那日”的盼望,为一切所剩余的(11节)、被赶散的及分散的(12节)找到永恒的福乐。到底你心中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