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那鸿书1章

金句:那鸿书1章3节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历史的中心不是“人”,而是“神”。历史是“神掌权”的见证。诗篇67篇4节,诗人说,“愿万国都快乐欢呼,因为你必按公正审判万民,引导世上的万国。”

约拿和那鸿相距150年,先后对尼尼微提出警告。

你可以把那鸿书看作是约拿书的“姊妹作”,以那鸿书作为约拿书的补充。约拿书的主题是神的怜悯,那鸿书的主题是神的公义。约拿所传的是悔改得救的福音,而那鸿所传的是定罪的宣判。前者说的是神审判的赦免,后者说的是神审判的执行。神的“宽容”和“严厉”都写在这两卷书里。

神必要审判,如同祂必施慈爱。审判的信息读起来固然沉重,但一个纵容罪恶,没有公义的世界却更可怕。

神要我们借着祂的爱子与祂和好,逃避将来的审判。那鸿记载神责备亚述,显示了神愤怒的一面。非常生动,形像鲜明。

约拿在耶罗波安二世在位时说预言,那鸿在约西亚年间作先知。也有一说那鸿是玛拿西王年间的诗人,有注释书指出约拿和那鸿二人都出自加利利。

这个世界是由神“掌权的原则”,“管理的秩序”与祂“治理的美妙”支撑,而不是照着“人的意图”在发展。神会审判暂时得意的恶人。不以真理和公义为根基的国,神必要毁灭。

这些不倚靠神,拜虚神偶像的国家,像亚述,以为所成就的事是靠他们手的能力和他们的智慧聪明,却不知道他们只是神手中的工具。

以赛亚书10章15-16节,神说,“斧岂可向用斧砍木的自夸呢?锯岂可向用锯的自大呢?好比棍抡起那举棍的,好比杖举起那非木的人。因此,主万军之耶和华必使亚述王的肥壮人变为瘦弱,在他的荣华之下必有火着起,如同焚烧一样。”

神会刑罚亚述王自大的心,和他眼目高傲的态度。当亚述自高自大的时候,神在一日之间把他如同荆棘和蒺藜焚烧吞灭,让亚述好像一个患病的人逐渐虚弱。

亚述人极其残忍,是以色列的大患。圣经说,尼尼微是个“流人血的城”,其中充满残暴和杀害的事。那鸿书3章1节也提到,“祸哉!这流人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先前为患以色列的是亚兰国,当北国以色列衰弱不堪的时候,列王纪下13章7节记载,“亚兰王灭绝约哈斯的民,践踏他们如禾场上的尘沙,只给约哈斯留下五十马兵,十辆战车,一万步兵。”

神怜悯以色列人,眷顾他们,借着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三次打败亚兰,收回了以色列过去失去的城邑。在此同时,神差先知约拿到尼尼微宣讲悔改的信息。

根据历史记载,亚述王亚达尼拉利之后的三位君王曾经在亚述进行改革,这段期间亚述的征伐忽然中止,以色列得到了喘息机会,趁机收复了一部份失土。

可惜以色列在多位先知的警戒之下终不悔改,北国仍然亲近偶像。耶和华就向他们大大发怒,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从自己面前把他们赶出去,使他们受苦。

列王纪下18章11-12节记载,“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把他们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的城邑;都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他们神的话,违背他的约,就是耶和华仆人摩西吩咐他们所当守的。”

亚述王最终把以色列吞灭。但神是忌邪施报的神。当尼尼微的罪恶到了极点,神不再宽容,就使伊勒歌斯人那鸿得着默示,预言尼尼微的倾覆毁灭。

《铁证待判》这本书里提到尼尼微的防御工程一向令人叹为观止,城墙的内墙就有十层楼那么高。城墙极厚,可供三辆战车并肩前进。亚述虽然有高大厚实的城墙,却一点不能保护他们。

那鸿书2章6-7节记载,“河闸开放,宫殿冲没。王后蒙羞,被人掳去;宫女捶胸,哀鸣如鸽。此乃命定之事。”尼尼微素来不怜悯人,结果就受神无怜悯的审判。

一百多年前,先知约拿到尼尼微宣讲神饶恕罪人的信息,尼尼微人把握住机会悔改而得免灾祸。一百年后尼尼微人故态复萌,又开始征伐,甚至设谋攻击耶和华。

以赛亚书36章1-2节记载,“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将城攻取。亚述王从拉吉差遣拉伯沙基率领大军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里去。他就站在上池的水沟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

拉伯沙基讲了许多狂傲的话恐吓犹大王希西家。希西家王听见这些话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并请人把亚述王打发拉伯沙基来辱骂永生神的话都告诉先知以赛亚,恳请先知以赛亚为剩余的民扬声祷告。

以赛亚书37章6-7节,神藉先知以赛亚回答希西家王,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我必惊动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以后希西家又接到恐吓的书信,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求神拯救犹大脱离亚述王的手,并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有耶和华是神。

神借着先知以赛亚安慰希西家,预告亚述王必不得来到神的京城,他从哪条路来,必从那条路回去。先知以赛亚告诉希西家,神为自己的缘故,又为祂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

结果以赛亚书37章36-37节记载,“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西拿基立心高气傲,不可一世,挑战希西家,说,“难道耶和华能救耶路撒冷脱离我的手吗?”

神挫折王子的骄气,显出他们不过是人,祂向地上的君王显威可畏。那些围困耶路撒冷的亚述大军,心中勇敢的人都被抢夺;他们睡了长觉,没有一个英雄能措手。神的斥责一发,坐车的;骑马的都沉睡了。

神的怒气一发,无人能在祂面前站得住,亚述王西拿基立只能拔营回去。

那鸿书1章7节,经文说,“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神扶持谦卑人,与他们同在,却将不肯悔改的恶人倾覆于地。

神“不轻易发怒”,并不是永远不会发怒。神震怒的脚步常常是迟缓的,因为祂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但恩典的门总有关闭的时候,人当趁主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

因着神丰盛的慈爱,祂宽容世人,展延应有的审判、拖长恩典的日子,赐下更多悔改的机会。但终究祂是忌邪施报的神,当时候到了,祂必倾覆而不顾惜。

那鸿在主前700年预言,尼尼微要被“涨溢的洪水淹没。”八十多年以后,果然,尼尼微城因为一场大雨,使得底格里斯河河暴涨,发淹没了两岸,造成城墙坍塌,宫殿的根基被冲毁,正如先知所说。亚述王大为恐慌,玛代和巴比伦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占了尼尼微。因为神与亚述为敌,神定意羞辱他。

那鸿书3章12-13节,神说,“你一切保障必像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无花果,若一摇撼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你地上的人民如同妇女;你国中的关口向仇敌敞开;你的门闩被火焚烧。”

结果在关键时刻,强大的亚述军队竟然变得软弱无力,如同妇孺一样。就这样尼尼微走入历史,顷刻间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尼尼微的突然消失了,让历史学者也感到惊讶。

那鸿书3章18-19节,神说,“亚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冑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神命定亚述的衰亡,叫那些时常受它欺压的,大得安慰,事情就必如此。没有人能以智慧、聪明、谋略敌挡耶和华。

当尼尼微的罪恶到了极点,“损伤无法医治,伤痕极其重大”的时候,神不再宽容。彼得说,“行恶的人,主要向他们变脸。”(彼得前书3章12节)亚述帝国尽管曾经盛极一时,很快的就消失在历史中。

神有神的时间,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人求情。神告诉亚伯拉罕,所多玛城里如果有十个义人,为这十个义人的缘故,祂也不毁灭。但城里连十个义人都没有。

亚述的衰亡,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他的灭亡,是因为将自己转向了神的公义。

约拿书和那鸿书宣讲的对象都是尼尼微,前者让我们看见悔改的结果,后者让我们看见终不悔改的报应。

约拿的信息,使尼尼微人转向神的慈爱,但那鸿的信息宣示转向神公义的尼尼微必被倾覆。虽然迟了一百年,约拿所宣告相同的结局必然临到。

“悔改”能带人走上罪得赦免,重享恩福的道路。何时我们醒悟过来,为自己错误的想法懊悔,为自己偏离神心意的态度深切悔改,神就以慈爱迎接我们。

神要惩罚不悔改的罪人,但祂是投靠祂的人的靠山与安慰。祂是历史的神,也是恩典的神。祂听见义人的祷告和祈求,甚至许愿。

那鸿书1章15节,神说,“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

在神眼中,亚述不过是晾在太阳底下晒着的碎秸,直等到“干透了”,就“全然烧灭”。

请爱的朋友,神的审判必然临到不愿悔改的人,如果你正过着与祂心意相悖的生活,你与祂的距离不过是一个真心悔改的祷告之远。悔改会将你带回主的恩慈和祝福中。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谢谢你借着约拿书和那鸿书这两卷小先知书,让我们看见尼尼微不同的结局。那些在悔改的事上流泪撒种的,就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约拿的警戒使尼尼微人逃过了你原先预定降下的刑罚。你要我们从你公义的对立面转回,离开恶道,你就不再与我们为敌,我们也不再面对罪有应得的报应。你是决定一切最后结局的主。虽然你的审判看似缓慢临到,但至终没有任何人能逃离你的公义。主啊,你发忿恨,谁能站立得住呢?你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愿我们都是明白事理的智慧人,趁你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你,相近的时候,求告你。赐福我们所听见,所领受的真理,用顺从的信心走在你为我们预备的义路上。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