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福音书
包括:马太福音(太)、马可福音(可)、路加福音(路)、约翰福音(约),当中记述了耶稣基督的生平、言行、教训。首三卷福音书因为在内容、用字、结构编排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又称为“符类福音”。四卷福音书各具特色:
马太福音有强烈的犹太背景,偏重记述耶稣基督的教导,要向犹太人解说耶稣基督是旧约所应许的犹太人的君王。
马可福音比较关注罗马读者,有明快的节奏,偏重记述耶稣基督的行动,为要说明耶稣基督是神的仆人,来完成神救赎的计划。
路加福音是一卷写给外邦人的福音书,当中特别关注一些被忽略的小人物,叙述笔法也表现出耶稣基督作为人子的一面,要向希腊人证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为要拯救罪人。
约翰福音在文字风格和素材取舍上都别具一格,突显出耶稣基督作为神子的一面,要向全人类证明他就是人类的救主。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合称为符类福音,因为无论在内容、用字、句子结构和段落编排上,都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主要是记载主耶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的工作。
马太福音虽然是新约的第一卷书,但并不是最早写成的作品。在这三卷符类福音书中,马可福音是最早写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则是在马可福音写成后的十年后才完成的,作者参考了马可福音的内容,然后再加以补充。
三卷符类福音的主题各有特色:
- 马可福音:强调耶稣的受苦和作门徒的意义,目的是安慰在罗马受逼迫的教会。
- 路加福音:强调耶稣是神的儿子,并且成就了神向世人所立的救恩,这卷书以外邦人为对象。
- 马太福音:对象是犹太人的信徒群体,所以特别强调耶稣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
弥赛亚的希腊文翻译是“受膏者”,是君王的意思。在第一章的家谱中,作者首先指出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而在整卷福音书里,则多次用“大卫的子孙”这个词,这是当时的人对弥赛亚的称呼,此称呼证明了耶稣就是犹太人所等候的弥赛亚,所以马太福音的主题是:耶稣是弥赛亚,是永恒的君王。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是最早的一本福音书,大概成书于主后65至70年间,当中大部分内容仍根据彼得提供的史料和讲章,再经约翰马可编纂而成。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曾参与巴拿巴和保罗的旅行传道,却中途离队返回耶路撒冷,此事曾引起保罗不满。然而,多年后马可再度起来服事,并与保罗、彼得同工。
马可福音的写作对象为罗马的外邦信徒。因为书中解释了犹太人之风俗习惯(可7:3-4;可14:12;可15:42-43)、又把亚兰语翻成希腊语(可3:17;可5:41;可7:11、34;可15:22、34),并有用希腊语音译的拉丁文术语(可5:9;可6:27、48;可12:15、42;可13:35;可15:16、39),以及特别列出十字架前罗马军官的自我陈述(可15:39)。
马可福音强调了主耶稣作为“神的儿子”所拥有的权柄,包括:医病、赶鬼、行神迹。以简洁而节奏明快的笔触记录了耶稣所作的事,尤其强调基督后期的工作,差不多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耶稣往耶路撒冷,在那里受难并复活。这卷书也有不少关于作门徒的教导(可8:34-9:1;可9:35-10:31;可10:30、33-34、42-45;可13:8、11-13)。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书,因为在这卷福音书里,作者以优美无比、生动活泼的文笔,向世人道出神子耶稣基督如何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他来到世界为的就是拯救失丧的人,打破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藩篱,宣告耶稣基督就是全人类都需要的救世主!
路加福音的作者应该就是路加。虽然路加的名字从未在书中出现,但不少明显的证据都指明作者就是路加。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可说是姊妹作,两书的文字和结构都显示出于同一位作者的手笔,而且都是写给同一位读者──提阿非罗。徒1:1说:“提阿非罗阿,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若再看路1:1:“提阿非罗大人阿”,就知道这两卷书都是同一位作者。而作者在使徒行传中数度使用“我们”这个代名词(徒16:10-17;徒20:5-15;徒21:1-18;徒27:1-28:16),表明当这些经文所描述的事情发生时,作者是和保罗在一起的。在考虑所有可能的人选之后,保罗所亲爱的医生(西4:14)及同工(门24节)路加,成为这两卷书作者的最佳人选。而早期的基督教文献资料,例如主后180年左右的教父爱任纽,在他的着作中,也一致肯定路加就是这卷福音书的作者。
路加是圣经作者中唯一的外邦人,是个医生,受过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根据学者考证,他是叙利亚省安提阿教会的信徒,从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开始,到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坐监,他都陪伴在保罗身旁,是保罗忠心的同工和朋友。
《真道分解》经卷讲解:约翰福音
有些人将这卷书称为“圣经心中之心”,如果说福音书是“圣经之心”的话,约翰福音就是“福音之心”,详细说明基督如何道成肉身,显明神的心。这卷书被称为“属灵(或灵意)的福音”,因为常常指出事情的属灵意义。
约翰在这卷书中清楚表明他要使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从他得生命。此书跟马太、马可、路加福音不同的是,在耶稣生平方面,本卷书略去不少事迹,如耶稣的出生、他受试探、登山变像等,却在记载所行的神迹上,强调七个显明他神性的表记:水变酒(约2:1-11)、医好大臣之子(约4:46-54)、医治瘫子(约5:1-18)、喂饱五千人(约6:5-14)、履海(约6:16-21)、医治瞎子(约9:1-7)、叫拉撒路复活(约11:1-45)。
约翰福音提到三次逾越节,可知耶稣公开工作至少三年。他在施洗约翰被捕之前,就在犹太开始,工作遍布犹太和加利利。这和马太、马可、路加福音只记述耶稣在施洗约翰入狱后工作,并偏重加利利事工,和只提到一次逾越节不同。
约翰福音较特出的一点是这里记述了主耶稣七个关于“我是”的宣称,包括:我是──“生命的粮”(约6:35)、“世界的光”(约8:12;9:15)、“羊的门”(约10:7)、“好牧人”(10:11-14)、“复活、生命”(约11:25)、“道路、真理、生命”(约14:6)、“真萄葡树”(约15:1)。
约翰福音也会用到一些独特的字眼,如:“光”、“生命”、“真理”、“爱”、“见证”、“父”、“子”等。其他重要的主题包括:“保惠师”(约14-16章)、“撒但”和“世界”(约8:44;12:31;17:15)、“道”(约1:1-14)、 “重生”(约3:1-12)等。
约翰福音也强调耶稣与个人的会晤,共有27次。也看重耶稣的人性,例如指出他的困乏口渴(约4:6-7)、悲叹(约11:33)、忧愁(约12:2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