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节的记述,重点在为下文亚多尼雅的野心和所罗门王的登基背景作一个辅陈。之后1:5-2:12就引出所罗门要面对的三个政敌,也就是亚多尼雅、约押和示每。
大卫王年纪老迈,带来了关于王位继承的隐忧。之前大卫并没有安排继位人选,而这个时候亚多尼雅开始露出了他的野心。1:5-10记述他怎样兴起。这时的亚多尼雅大约35岁,他是大卫在希伯仑作王时所娶的6个妻子所生的6个儿子中的第四个(撒下3:2-5)。大卫的长子暗嫩已经被第三子押沙龙所杀,而押沙龙也在一次叛逆大卫的行动中被杀(撒下13:23-29),圣经没有提到大卫的次子基利押,可能他也已经死了,这样亚多尼雅就是排行最大的儿子。于是他就以自己有的长子身分而自高自夸。大卫还没有死,也还没有宣布谁会继任作王,亚多尼雅就说出“我必作王”的狂话,公开宣称他有王位继承权。他为了赢取民心,为自己建立了阵容浩大的马车和马兵队,又招募大卫朝廷中一些知名人士作他的支持者,像约押、亚比亚他。约押是大卫贴身护卫队将领比拿雅的对头,约押支持亚多尼雅,可能是为了大卫以前想用亚玛撒取代他,心存不平而报复,亚比亚他原来是大卫的顾问之一,也可能对大祭司撒督心怀嫉妒而支持亚多尼雅。亚多尼雅生得俊美,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他又在隐罗结旁宰了牛羊肥犊,邀请所有人,却没有邀请那些效忠于他父亲大卫的先知拿单、比拿雅、大卫的勇士和所罗门。亚多尼雅固然是狂妄,但我们从1:6看出,身为父亲的大卫在处理家庭事务上也有责任,因为他没有尽作为父亲那管教和提醒的责任。大卫虽然与亚多尼雅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接触的机会,也知道他所做的事,但他却没有责难亚多尼雅,正如他以前没有好好管教押沙龙一样。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提醒,就是要好好管教子女。
1:11-38记述了拿单的抗衡行动,描述大卫印证所罗门为继位人。先知拿单首次是出现在大卫要为神的约柜建造圣殿之时。神借着拿单向大卫转告神的心意,说大卫不得建殿,但他的儿子所罗门却要成就这工,并且应许他的王位必至久远(撒下7章、代上17章)。当大卫犯罪杀了赫人乌利亚和娶了他的妻子拔示巴的时候,拿单先知就用比喻去指正和责备大卫。他曾经和另外一位同期的先知迦得协助大卫安排圣殿里的音乐敬拜事奉。现在他在所罗门作王一事上也担任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眼见亚多尼雅威胁王位,就很有技巧地将这件事情带到大卫面前。
1:39-53,描写所罗门在基训受膏的情况。由祭司撒督公开主持的受膏仪式令大卫的跟随者大大欢呼。在这里我们看见大卫胸襟的宽广。一般人都不喜欢看见别人取代自己,也很少会为神赐福另一个人而向神献上感谢,而大卫却能认定权位能力都在乎耶和华。
当亚多尼雅听到所罗门已经登上王座,他和同席欢宴的众客都恐惧战兢,各自奔逃。亚多尼雅逃到会幕,抓住祭坛的角以求庇护,所罗门则吩咐说亚多尼雅若作忠义的人,就不致受罚,但他若行恶,必要受刑。亚多尼雅答应了,所罗门就让亚多尼雅回家了。由于所罗门暂时放过了叛党的首领亚多尼雅,所罗门也暂时不去追究他的党羽约押和亚比亚他的罪过。但稍后亚多尼雅再出问题,所罗门就同时对付了约押和亚比亚他。
王上2:1-12,记述了大卫临终前给所罗门的遗训。当中有1-4的个人叮嘱,也有5-9一些行政上的托付。个人叮嘱方面,大卫引用申8:6、10-12,劝勉所罗门要刚强作大丈夫,在精神、体力和灵性上都要站稳,言行标准是要遵守神的律法和吩咐,如此,王和国家才会亨通、巩固。这是神给以色列人和大卫的应许。以色列的王向来不是法律的来源,乃是在律法之下,因为神立约的律法一视同仁地适用于王和人民。神的应许也是带有条件性的,取决于所罗门的子孙是否谨慎自己的行为。
在行政方面,大卫要所罗门处决约押和示每,却要善待巴西莱的众子。约押作为以色列的元帅,虽曾建立过战功,但他妒忌又专权,杀死押尼珥和亚玛撒两个元帅(撒下3:27,20:10)又投向亚多尼雅,等于是背叛大卫;示每则反复无常,见押沙龙得势就投向叛党咒诅大卫,这其实是该死的罪,见大卫得势又迎接大卫(撒下19:16)。大卫曾起誓不杀他,以致无法除去那咒诅的威胁,因此他告诫所罗门不要以他为无罪。至于巴西莱的众子,在大卫流亡时曾供应大卫(撒下17:27),功不可没,所以大卫要报答他们。
2:13-46,记述了所罗门怎样清除政敌,巩固王权。
2:13-25先是记述了亚多尼雅的灭亡。
2:26-34,记述了约押的灭亡。35节交代了所罗门立比拿雅作元帅,又立撒督作祭司,代替亚比亚他。
2:36-46,我们也看见所罗门没有立即处决示每,只是类似软禁他,禁止他离开耶路撒冷,将他与他在巴户琳的产业隔绝,免得他与便雅悯支派的人一同谋反篡位。这画地为牢的刑罚由示每自己起誓同意。可是三年后,示每离开耶路撒冷,到迦特寻找他两个逃走的仆人。他这样做违反了他早前向所罗门起的誓,反映他既对大卫不忠,也对所罗门不忠,当他回到耶路撒冷,所罗门就吩咐比拿雅将示每杀死。
所罗门积极进取地除去所有不与他同心的人,这样就坚固了他的国位,此后也享有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