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试想人生所有让你感到失意,绝望,厌恶,困惑,迷惘,灰心等的事,全都集中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呢?保罗正是面对着所有的不幸,但是他却一点没有气馁和消极,也没有发出埋怨和诅咒。当他在监牢里写腓立比书的时候,这本书的主题信息竟然是“喜乐”,他是靠主喜乐,他也勉励弟兄姐妹要常常喜乐,在主里面喜乐。保罗必然是晓得一些你和我不晓得的秘诀,所以才能够在这样的困境中依然喜乐,心灵凌驾在环境之上。

让我们再来看他所写的这段经文,记载在腓1:19-24,保罗在这里说:
“因为我知道这事借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救。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

保罗在这段经文里,依然讲到他在困境中的心态,他被囚禁在牢房,没有自由,但是他并不因此消沉,因为他发现有让他兴奋的事,就是福音竟然因为他被囚禁在这里,而得传遍罗马的御营全军,这是他始料不及,从来没有想到的。所以,对保罗来说,这是一个喜讯,是值得他兴奋的事,不论他们是为了什么动机和目的,但事实就是福音终究被传开了,这是保罗感到快慰和喜乐的原因。当然我们都不希望遇到困境,但是人生免不了有逆境和不如意的事,在这些避无可避,亦不能改变环境里,我们要学习把焦点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要超越环境,不受它的影响,到底我们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当我们身体或精神受到极大的困扰和创伤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么做呢?怎样才能够把焦点放在耶稣基督身上,放在祂的权能上,以及放在那些积极的结果上,而不是放在环境上,放在个人的痛苦上呢?当我们置身于苦痛之中,我们还能够做到这些吗?有什么秘诀可以帮助我们,叫我们可以胜过自己和环境呢?我们怎样才可以面对这三方面的挑战,而得胜有余呢?

保罗接着就分享了他能够处变不惊的秘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腓1:21保罗说: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上一次我们已经提过了,这节经文原来并没有动词,原来的经文是“因我活着,基督;死了,益处”这样的叙述。保罗谈到“活着”和“死亡”,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然后保罗又说“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原来要在逆境中把焦点放得准确,必须首先明白到我们跟主是有着合一的关系的,我们与主是合而为一的。

到底什么是“合一”的关系,在实际上又有什么意义呢?保罗和耶稣基督有合一的关系,那就是说,保罗在肉身活着,其实是为了耶稣基督而活,让耶稣的生命可以透过他的生命而活现出来。

换句话说,保罗不再像过往那样生活,事事自己作主,他是凡事顺服基督,因为他是基督的人,是耶稣基督用重价买回来的,所以他在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再是他个人的,而是跟主耶稣有关的。无论他的言行举止,思想和志向,离不开耶稣,而且都得以耶稣为主。他的思想就是基督的思想,他的行动是受基督指挥和支配的,他人生的兴趣就只有基督,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依从主的吩咐,耶稣基督和他有着亲密的关系。

事实上,这就是基督徒应该有的生命,绝对不只是礼拜天到教会去,有空的时候读经祷告,遵守教会规条就算是基督徒。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的生命,应该不断和耶稣基督建立关系,让基督活出的生命,像保罗所说的:“我活着就是基督。”要不受逆境所影响,生活在环境之上,除了要认识我们与主有合一的关系之外,第二就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人生的目的。基督徒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呢?腓1:20说得很清楚了:
“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

这是一节很多基督徒都引用的经文,“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到底保罗这句话有什么含意呢?保罗明白他生命的目的,虽然他身在牢狱行动不得自由,受罗马士兵所监管,带着锁炼,但是保罗却不以此为意,因为无论他或生或死,都没有分别,基督耶稣都一样可以在我身上照常显大,我一样是高举基督,彰显基督的。这是保罗人生的目的,是他活着的时候要达成的。

保罗在林前6:19-20说: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么?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

弟兄姊妹,你知道你的整个人是属于耶稣的吗?从你开始相信耶稣做救主的那一天,你就是属于耶稣的,是祂以生命的重价把你买赎回来的。从那一天开始,你就不再为自己而活,乃是为了基督而活,不论遭遇什么,你的人生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叫基督在你身上照常显大,不受任何的影响。如果我们明白这个事实,我们还忧虑环境吗?因为不论环境有怎样的变幻,这个目的都是不变的。

保罗十分明白他的生命是耶稣基督所买回来的,而他这一生都是耶稣的仆人,是为耶稣卖力的。正因为保罗看透了这一点,所以虽然他为主作工的日子,似乎没有好的回报,反而是试炼和逼迫接踵而至,但是保罗没有半句怨言,也不觉得劳苦,因为他是甘心情愿作基督的仆人,只要目的能够达到,只要福音传开了,这些牺牲和苦楚又算得什么呢?保罗之所以这么坚毅不屈,是因为他深深明白这些真理。他事奉神原没有可夸的,是神给他的机会和权利,所以保罗忠心的去作,不计辛劳。

因此,即使保罗在牢狱中,我们也听不见他任何埋怨或自怜的话,只有充满喜乐和感恩的言语。这是因为保罗明白他跟基督的关系是合一的,而他人生的目的,又是为了高举基督,叫基督在他身上显大。他的肉身只是神要使用的工具而已,神有绝对的主权去使用。除了认识到与基督合一的关系,以及人生是为了高举主之外,保罗还有第三方面的秘诀,那就是跟死亡有关的,他认识到死亡的结果。

腓1:21-23保罗说: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其实,保罗为自己个人的心愿和好处,他情愿选择死亡,因为知道死了就是到主那里去,与主永远在一起,脱离尘世,再没有痛苦和折磨,真是好得无比的事。然而,当他想到今生神所交托他的使命,想到有这么多的信徒还需要牧养和照顾的时候,他又渴望留下来帮助他们,因此保罗说他处在两难之间,不知道该怎样抉择。

为什么我们明白死亡的结果,会对我们今生过超越环境的生活,是这么重要呢?其实,人生不免一死,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敌人,要是死亡的事都解决了,都不惧怕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忧虑或恐惧呢?保罗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心里有极大的信心,他毫不畏惧的谈论死亡,因为死亡对他来说只是离开世界而已。而“离开”这个词,原文是用来形容士兵行军时每天都做的事,就是“扎营”和“拔营”;“搭帐棚”,“拆帐棚”,死亡对保罗来说,就是“拔营”那样轻松简单。

在林后5章那里,保罗也描写到我们在地上的身体。其实,死亡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对保罗来说,死亡就好像水手起锚,预备起航那样;又好像囚犯获得释放回家那样;或者是农夫解开牛身上的轭,使牠获得自由那样。死亡对保罗来说,是离开地上,回到天上,所以不须惧怕。保罗不怕死,基督徒如果明白死亡的意义,也可以不怕死,只有失丧的人,生命中没有耶稣作救主的人,死亡对他来说才真是可怕。

弟兄姊妹,要是我们真的明白到自己跟主有着合一的亲密关系,要是我们真的知道自己人生的目的是高举基督,是作基督的仆人;又知道死亡的结局就是离开世界回到天家,与主永远在一起的话,不论环境怎样,我们都不必受它的影响,受它的压力,我们可以超越环境活着。我们虽然活在地上,但心灵却进入另外一个境界,希伯来书的作者说,那是“不能震动的国”,那是任何世间的事物都不能影响或是干扰的。

有些人不明白,以为基督徒死了以后,灵魂和身体一起沉睡,一直等到耶稣基督再来为止。其实不是,我们再看保罗在腓1:23所说的:
“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这节经文说得很清楚了,保罗绝对没有提到肉身死亡之后,连灵魂也沉睡,要等耶稣再来的时候才苏醒。反而保罗说离开世界就是与基督同在,并且说那是“好得无比”的事。

我们要是死了,肉身无疑是被埋葬,因为肉身已经失去了它的功能,所以不能再活动,但是我们的灵魂却要到主那里去,和祂永远同在。保罗明白死亡的美丽和吸引,所以他不但不惧怕,反而有向往的心。即使他今天作囚犯,明天要处死了,他也不怕,反而那是更美好的结局,他可以到更美好的地方去,不用再在地上受苦。

保罗似乎是面对两个的选择,一是活着,一是离世,到底哪一个好呢?他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明白“死亡”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毁灭,反而是一种解脱,可以从此脱离尘世人堕落犯罪以后地受了咒诅所带给他的痛苦和煎熬,他内心是倾慕和向往的,他是渴望和羡慕的,因为他看透死亡的真正面目,绝对没有舍不得的心情。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永恒的开始,是与主永远同在的开始。那不是损失,而是得着,他不是失去了生命,反而是生命过度到荣耀里去。所以对保罗来说,即使是死亡也不在乎,他只不过是离开世界,往天上去罢了,那是好得无比的事情,比现今活在人世是好上千百倍的。

腓1:23,保罗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如果我们跟保罗对死亡有一样的看法和透视,我们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保罗谈到死亡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毁灭”或“终结”等形容,他乃是用“睡了”来形容信徒的离世。一个信耶稣的人离开世界,其实不是死了,乃是睡了,睡了的人还会有醒来的时候,而且睡觉只是“短暂”的事而已,不是永远的。

保罗在林后5:8说: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

离开身体与主同住,那不必等很长的时间,只在眨眼之间,转瞬之间,就已经完成。明白了死亡的真相之后,保罗还有什么值得忧虑和惧怕的呢?环境再恶劣,最多就是一死,但是死亡对保罗来说,却是这样美好和具有吸引力,那又何妨呢?保罗之所以能超越环境,跟他“看透死亡”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要是和保罗对死亡有一样的认知,也必定能够超越环境而生活得快乐和满足,因为再没有任何事可以对我们构成威胁。

保罗曾经在路司得传福音的时候,被人丢石头打得半死,周围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只是后来他又活过来。即使是这样,保罗依然无所畏惧,他继续回到城里,再传福音,好像没有不幸的事情发生过那样。保罗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不移,不被逆境吓怕了呢?是因为他知道人生的目的是为了高举神,不论生或死,人生目的是不变的,而死亡又不过是离世与基督同住,是让他感到快慰和获得解脱的事。试问在这样的心情之下,还可以有什么让保罗忧愁的呢?

相反的,保罗在写腓立比书的时候,频频向弟兄姐妹报告喜讯,像腓1:12他说:
“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

谁能想到,保罗被关在监牢中,反而对福音有利呢?相信教会里的弟兄姐妹,听见保罗被捕下监的消息,都感到担心和丧气,但是保罗不但不被逆境所击倒,反而在逆境中更见神的恩典,更看见福音的果效,这实在是弟兄姐妹和保罗的敌人始料所不及的事。为什么保罗在牢里会有这样的成绩呢?那是因为保罗懂得怎样面对和处理逆境,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事实上,保罗不但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充满信心,他还充满期待。他说:“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活着就是基督”,之前我们看过了;而“死了就有益处”,到底是那一种“益处”呢?当我们经历死亡而到永恒的另一端的时候,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很多人都渴望知道天堂的真相,到底天堂是怎样的。要知道天堂怎样,惟有去到那里才能够知道,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到天堂去的机会。要是你错过了到天堂去的机会,你就不能再有第二次。

所有信耶稣而离世的人,都有资格到天堂去,那是神给我们的应许和保证;然而,没有基督的人,死亡临到的时候,只能到永恒的地狱里去受苦,天堂是没有他们份的。死亡不但是离开世界,更是到天堂,那是同时间发生的事,一方面是离开,但同时又是到达彼岸,到永恒的天家去,与耶稣基督永远在一起。要能到耶稣基督的怀中,那就必须先跟祂建立关系,我们与主的关系越密切,我们就越渴慕到天上去,因为在那里有我们所爱慕所想念的耶稣基督。保罗因为与主有合一的关系,所以他对主的渴慕是非比寻常的。

弟兄姊妹,要是你也认识到自己和主有合一的关系,而你又真的和祂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你人生的目的是为了高举祂,而你又同时明白到死后是离开世界到主那里去,那么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对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我们都不会再因此耿耿于怀,又或者受逆境的困扰和影响。我们离开世界,是与主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事,既然这样,人生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伤感的呢?受人欺压误会吗?不要紧,因为我们的盼望在天上;身体患重病,也不要紧,因为这只不过是暂时而已,一旦我们跨过死亡,就可以进入更美的永恒。

保罗一生充满信心和喜乐的生活,除了是因为他对真理有这样深切的认识之外,他还有圣灵所加的能力和支持。保罗并不满足于只在大马色的路上得救,他更要追求认识神,默想神,领受神的启示。保罗不但是头脑上明白真道,他也是一个实践真理的人,把所学会的真理应用在生活上,不断的经历和体会,灵程才可以逐日进深。

弟兄姐妹今天,我们对主的话有如痴如醉的渴慕吗?我们渴望多认识神吗?

要灵命要有长进,我们就不能单单听道,而要切实行道,把所学的道理实践在生活中。这不是说,我们每一次行道,都必然成功,不是这样。做了基督徒之后,我们依然会有很多软弱和失败,还会偶尔跌倒,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放弃,要一直的坚持下去,靠着圣灵的帮助,我们定必能攀越属灵的高峰,我们对神的认识必然与日俱增。我们的肉身虽然仍在地上生活,但是我的心灵却是在天上,我们所关心的,所追求的,全都是属天的事。地上的一切对我们来说,不能造成任何的冲击,因为我们已经不在乎地上的事物,我们的目标和所追求的是天上的事。这样的基督徒生活,是超然的,是超越环境的,也是世人所不能明白的。

今天,地上有很多让人不安和忧虑的事,只要打开报章或者打开电视,我们都会听到,看到很多让人伤感的事,因为大部份的新闻都是负面的,让人不安的,让人恐惧的,令人忧虑的。基督徒可以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有喜乐和保障吗?绝对可以,我们所追求的不应该和世人一样,保罗跟我们分享了他的秘诀,我们也可以和他一样去经历。

当烦恼来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呼求主的帮助。圣灵要在我们每一个困难上帮助我们,与我们一起度过。诗91:11-16说:
“因祂要为你吩咐祂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护你,他们要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你要踹在狮子和虺蛇的身上,践踏少壮狮子和大蛇。神说:因为他专心爱我,我就要搭救他,因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处。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我要使他足享长寿,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