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岗位上,你是不是一个勇于提出建议的人呢?听我这么问,可能你会想:那得看看我工作的环境怎么样,身边是些怎样的人,我得评估一下自己在什么位置,也会想想别人采纳我建议的机会有多大。如果你想到这些,就代表你是个很谨慎稳重的人。今天我们介绍一个小人物,她的身分卑微,圣经甚至没有记录她的名字,只是记录了她提出的建议,以及那建议带来的效果。她的事迹记在列王纪下5章。
时代背境
这个小人物,是以色列国一个年轻的小女孩。她是在叙利亚打工的家佣。她可不是自愿申请到外国打工的,却是时代大环境下的牺牲品,被迫流散异地工作。她的祖国以色列国,国王和人民拜偶像悖逆神,招来神的惩罚,受到外国欺压侵扰。这些侵扰以色列的国家里,就有亚兰。亚兰人曾经成群地出来﹑到处侵掠;包括侵掠以色列。这小女孩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以色列被掳去亚兰,作了乃缦妻子的婢女。
小女孩被掳去异国亚兰做婢女
年纪小小的,就被抓到外国工作。面对外地奇怪的文化、风俗、语言、信仰,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感受。一般人为了生存,也要尽快适应。这个小女孩大概是个勤劳能干又聪明的孩子,所以可以成为乃缦家里的佣工,专门伺候乃缦的太太。
亚兰人乃缦是谁?
乃缦在亚兰可是个大人物。圣经着力描写他的尊贵:连亚兰王也看他是个大人物。他在本国亚兰受人景仰、很有体面,甚至神也用他使亚兰人得胜;经文又说他有力气、也英勇。
小婢女的工作态度如何?
我们不知道这以色列小女孩在大人物乃缦家工作、伺候大人物乃缦的妻子,会不会觉得有压力。
我们没有从经文读到她在外地怎样忧忧愁愁的怀念故乡,回想从前的日子,或是埋怨神怎么会让她经历被掳,流落异地。我们读到的是她很认真投入她的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去伺候并帮助这个外国家庭。
男主人乃缦得了麻风病,小婢女怎么反应呢?
她一定是看见乃缦妻子的絶望,也知道这家庭面对的危机。那就是:这个家庭的男主人乃缦将军,得了会传染并致死的麻风病。(患上麻风病的人,在神经系统、呼吸道、皮肤和眼部会出现肉芽肿,导致失去痛觉和感知能力,造成四肢因反复受伤而需截肢。这种病也会使患者出现虚弱和视力变差。)得知上司患上严重的传染病,圣经记录她第一个反应,不是想尽办法保护自己不受感染,也不是觉得对方活该而幸灾乐祸。她却是提出一个建议。
列王纪下5:3记着:“她对主母说:‘巴不得我主人去见撒马利亚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疯。’”
从她这样反应,我们知道三个事实:
1. 她是真心地关心主人一家。从她对主母说“巴不得”三个字,表达了她的真情。一个普通家佣和一个好家佣最大的分别,在于她带着人性的关怀,真心去伺候人,而不只为了赚钱。
2. 她对神有极大的信心。从她说“必能”两个字,表达出她对神大能的认识。她没有说“可能”她用的字是“必能”。她一定知道过去神使用先知行过的奇事。
3. 她愿意冒险,带着勇气提出建议。这小婢女的身分竟向主母提出建议,实在需要勇气。首先,是她和听建议的人身分实在相距太大。大部分的人或许能够向下属、向朋友、或者向辈分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提意见,可是能够向地位比自己高、资历比自己深、年纪比自己大的人提建议,就不是每个人愿意去做的事。按这小女孩的位分,她只是伺候乃缦妻子的工人,听命于妻子去做家事。但现在她大胆向伺候的上司提出她的想法。
其次,是她建议的内容,在上司眼中看来,多多少少带着点冒犯的意味。小女孩的提议是叫亚兰国王看重的大元帅,走到国势相对比较弱的以色列,去找撒玛利亚的以利沙求医治。我们可以想像:一般的元帅,习惯的做法是吩咐医生到他面前去医治他,而不是自己走到医生那里求医治。实在,对大部分人来说,当上司遇上麻烦,都会默然无声,以策安全。毕竟如果提出建议而不被接纳,可能会捱两句骂,至少也会被看为是多事。这小女孩所以能够突破这些世故的想法,是因为她实在认定神的大能,也希望让神的恩典和大能临到不认识神的人当中。
就因为她这种发自真心的关怀建议,加上另一位不知名仆人的劝说,最后乃缦不但得到身体的医治,更得到属灵的医治。亚兰人乃缦认识了真神,也从狂妄变成谦卑。病得医治后,他带着一切跟随他的人去找以利沙,在以利沙面前宣认相信神。就这样,以色列的小女孩,成了神的宣教士,将从神而来全面医治,带给以色列国土以外的地方。
总结
只要认定神大有能力,为神的名和祂的作为,勇敢发声。渺小的我们也可以把从神而来的医治和福气带给别人。
我们一起祷告:“慈爱的天父,有时候我们害怕被拒绝,就不想提出建议。有时候我们自觉渺小,就不想作出反应。有时候我们觉得别人活该,就不愿提供帮助。求神怜悯我们,赐我们有以色列小女子那样的爱心、信心和勇气去行事,好把从神而来的医治和福气,带给身边的人。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