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身处的地方,大部分在你身边的人并不是你的同乡,甚至不是你的同胞。如果这样,你一个漂流在外生活的人,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呢?遇上生存的竞争和生活的压力,你又怎么处理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小人物,他怎样度过在外国的日子。他是犹太人末底改,被迫漂流到波斯生活。以斯帖记记录着他的事迹。
末底改的背景
末底改这名字的意思是“卑微”。他是扫罗王基士的后人,属便雅悯支派。公元前597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掳走犹大王约雅斤、先知以西结和其他人等,末底改一家也在其中。后来,我们从经文知道他生活在波斯境内的书珊城里。
他抚养孤女哈大沙,就是后来的以斯帖
有的人因为自己经历了痛苦,所以不知道怎样善待别人,有的人是相反,因为自己经历了痛苦,所以很愿意关心痛苦的人,末底改是后者。人在异乡,连自己也未必能照顾好自己,可还遇上亲戚落难,末底改只是个小人物。然而圣经记录他的名字,是从他抚养叔叔的女儿哈大沙开始。哈大沙是个活在异乡的孤女,她就是后来的以斯帖。在异乡帮死去的亲戚抚养照顾孤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视哈大沙亲女儿一样关心爱护、悉心教育
有些人可能把别人的孩子当作工人一样使唤,甚至恶待他们。可是我们从经文的描写,观察到末底改把哈大沙当作是自己的亲女儿那样关心照顾,让哈大沙保存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而且末底改不但养大她,还教育她,使她成为一个蒙喜爱的女子。
哈大沙被选召进宫,改名以斯帖
后来亚哈随鲁王在书珊招聚美貌女子,哈大沙也被选上。当她被交到掌管女子的希该那里,就在希该面前受眷爱。末底改不是那种想着反正以斯帖已经进宫,以后就可以不用理她、自己轻松度日的人。以斯帖记2:11写到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边行走、要知道以斯帖平安不平安、并后事如何。”他是真切关心以斯帖。
末底改在关键的时刻,总会向以斯帖提智慧的意见
末底改像一位真正的父亲,抚养以斯帖、教导以斯帖,关心她。同时他是一个生命教练,在重大关键的时刻,向以斯帖提出满有智慧的意见。以斯帖进了宫,末底改吩咐她不可以暴露自己的种族身分。末底改这样做,为要保护以斯帖。末底改实在有智慧。
可是当哈曼利用亚哈随鲁王,想要进行他灭绝犹大种族的邪恶计划时,末底改却要求以斯帖站出来为自己和自己的种族说话。以斯帖记4:13-14记着末底改对以斯帖说的最重要的一番话:“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末底改这番话,成就了以斯帖的成长,让以斯帖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让以斯帖和自己的根源连接,让以斯帖成为一个有勇气能说话的人。从末底改对以斯帖的照顾,我们看见活在异乡,末底改没有只关心自己的生存,他关心别人、也关心自己整个族群的福祉。
末底改关心整个族群的福祉;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他都做正确的事
我们从末底改身上看见的,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做正确的事。其中一个例子,是在工作上他做他当做的事。以斯帖记2:19-22记述末底改揭阴谋,救王一命。一次末底改坐在宫里的御门当值,有两个把守门坎的人想刺杀亚哈随鲁王,这事被末底改知道了。
末底改的做法是把这事告诉以斯帖,要以斯帖告诉亚哈随鲁王。末底改实在很清醒。作为一个宫里的工作人员,他确是尽忠职守。如果他对同事想要杀害首领的事不闻不问,他就是严重的疏于职守,甚至有可能被看为是同党。难得的是,末底改救了亚哈随鲁王,可是后来并没有得到任何奖赏,但这也没有影响末底改在工作岗位上的专业表现。他还是做该做的事。他后来得到奖赏,是因为神的介入。
他坚持守住自己的信仰底线,不愿意得罪神
另一个例子是在信仰上,他敢于见证他所敬拜的神。当哈曼得势,要求朝廷一切臣仆都跪拜自己的时候,所有的臣仆都就范,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因为哈曼的要求抵触他信仰的底线。即使他的同事天天来劝他不要得罪哈曼,末底改还是坚持要守住自己的信仰,宁愿得罪小人,冒生命危险,也不愿得罪神。他坚持做正确的事,果真招来小人所恨,可是神再次介入,最后死的是哈曼。这就是末底改在异乡,依然关心别人,坚持做正确的事。
反思:如果你生活在异乡,在工作场合里你会怎样处事待人呢?你是否可以做到坚守自己的信仰底线,不做得罪神的事?你是否不单顾自己的事,也愿意关心、帮助身边痛苦的人呢?
让我们一同祷告:“慈爱的天父,求赐我仁爱和勇气,于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关心别人,做对的事情。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