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典音乐的演变史
a. 西方音乐史是从教皇格列高利一世的圣歌开始,所以中世纪时代的音乐主要是以圣歌为主。
b. 纵然经过文艺复兴,在巴洛克时代,教会音乐的地位依然在世俗音乐之上。音乐家巴赫认为音乐的存在是上帝的礼物,应该用音乐来荣耀上帝。
c. 过了几十年,音乐开始从以神为中心转变成以人为中心。原因在于音乐背后不同思想的差异。从18世纪起,古典音乐便受到“启蒙主义”的影响。“启蒙主义”反对基督教,也反对超自然神的力量,追求个人自由、理性、世俗化、和平等等。
d. “启蒙主义”开启了“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道路。
2. 受启蒙主义影响的古典音乐的特点
a. 国际性
b. 人本主义
c. 大众性
d. 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 通过贝多芬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
贝多芬三十二岁的时候耳鸣,因为耳朵听不见了,所以决定自杀。他在遗书上写的是:“我其实已经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让我活过来的就是艺术,在我里面的感受全部拿出来之前,我绝不能死掉。”最后他没有自杀,但从此以后他的音乐风格变化很大。他的旋律、和声、音乐形式变得很复杂,非常巧妙、独特,既有爆发性也有浪漫色彩,能让人进入到感动之中。
贝多芬也写过《弥撒》和《欢乐颂》。不过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前者仅仅是以圣经为素材的作品而已。《欢乐颂》现在的歌词与原来的不一样。原词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所作。这作者在歌词里提到的上帝不是唯一的神,而是很多的神“诸神的闪烁!”,这是不乎合圣经的。
重新配上的歌词是由美国的亨利·范·戴克牧师,在他五十六岁的时候编写的。
4.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a. 贝多芬以后出来的古典音乐就是浪漫主义音乐。
b. “浪漫主义”的思想背景是“人本主义”。在浪漫主义时代里,音乐的美丽达到极点。代表的音乐家有肖邦、瓦格纳、舒伯特等。
c. 浪漫的意思是:从17世纪开始。离开实际的生活,有距离感、在幻想中的理想中的状态。
d. 浪漫主义的意思:离实际生活很远,在理想世界中追求达不到的目标,以及无限的自由。
e. 所以很多浪漫主义者,生活得并不幸福,他们的爱也达不到好的结果。因此很多浪漫主义者,唱关于爱的歌曲,却没有结婚,一辈子一个人生活。
5. 以舒伯特为例子
从舒伯特的作品中,他的曲目名称大多是“未完成”、“彷徨人”、“死亡和少女”、“去哪儿”、“焦虑”、“冬天路人”、“夜晚和梦想”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的曲名或主题。这些曲子容易把人引导到“虚无主义”。他们的生活一直是非常的彷徨,属灵上也非常的可怜;他们活在想象中的理想世界中,没有正确的目标。
6. 虚无主义和破坏主义的音乐
20世纪以来,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构成了“虚无主义”和“破坏主义”的音乐。當浪漫主义者看不到前路,遇到一堵墙的时候,他们就感到绝望,就很努力地去打破那堵墙。
20世纪以来的音乐分成两个主要风格:
a. 一种是保留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技巧,并发展的更复杂,演变成虚无的背景音乐。
b. 第二种则完全打破古典音乐的原则、调式、节奏、形式等等。音乐变得没有安全感,缺乏人性、古怪、不安。代表性的音乐家是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作品包括具有代表性的芭蕾舞剧《春之祭》。主要内容是把一个处女献给太阳神的过程。女主角在剧中表达出来的是恐惧、烦恼、精神错乱,最后去世。
7. 在赞美中应用音乐的原则
a. 赞美的时候可以应用古典音乐中好的部分,比如和声、旋律是可以应用;思想的部分则不宜照单全收。
b. 堕落的撒但是音乐天才。为了破坏人的灵魂、切断人与神连接,会使用各种世俗的音乐影响我们的灵魂。
c. 无需对世俗音乐太敏感,也没有必要花太多功夫找出当中不正确的东西,而是要熟悉正确的东西,并日益熟练于赞美上帝、正确的传达神的话语。
d. 赞美神的歌词包含神的属性,所以圣乐中歌词才是本质,音乐并非本质。
e. 选歌的时候要留意歌词里面的内容是否符合圣经,有没有包含神的属性。
f. 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牧师,在堕落的英国社会中带来了属灵的复兴运动。他和弟弟发现比较适合当代颂唱的圣诗不多,所以就把當時在酒吧里的流行曲和民谣写上新词。这些诗歌很多都在红本里面找得到。
g. 即使那音乐本身是属于肉体的,但当赞美神的歌词添加到那旋律当中的时候,很多伦敦的酒吧开始关门,彷徨迷惘的灵魂归向上帝。
8. 总结
上帝的话语是有洁净能力的,紧紧抓住耶稣就不用担心。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6:63里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