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钥句:“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马太福音26:52-54)

“温柔的关心和爱护”或“强势的保卫和勇武”,你觉得以上两种表达爱别人的方式,哪一种更吸引你呢?

彼得是个性冲动、行事鲁莽的人,也习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可是耶稣要教导他:行事之前,要思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合神心意,自己达成目标的表达方法,是不是正当。这次我们就要来看看主耶稣怎样修剪彼得的愚勇和冲动,教导他明白真爱的本质。

约翰福音18:3-11:“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耶稣被捉拿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经文讲到夜深时分,在客西马尼园,一队罗马兵和圣殿守卫队,有三百多人,拿着灯笼、火把、兵器,来到耶稣祷告的地方。走在前面的,是十二门徒中的加略人犹大。

主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祂非常镇定,没有半点胆怯,更没有逃避的意思。祂挺身而出,满有威严地说出自己就是拿撒勒人耶稣。听到耶稣说:“我就是!”那些拿兵器的人都应声退后,倒在地上。那些手持兵器要来抓他的人,竟然被手无寸铁的耶稣所震慑,迟疑不敢下手。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彼得以刀护主

就是在这个时候,耶稣也想着门徒的安全。路加福音记录,在主耶稣“左右的人见光景不好,就说:‘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甚至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从约翰福音我们知道,这个动刀的人就是彼得。然而群斗没有发生。因为接下来耶稣一个温柔的举动,使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也使士兵、祭司和众门徒都大吃一惊。

耶稣的反应是平静、温柔的

路加福音22:51记着耶稣对门徒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耶稣还是平静的、温柔的、像平时教训人一样,对敌人显出祂的仁爱、恩慈和良善。耶稣治好了马勒古。这是耶稣上十架前所行的最后一件神迹。彼得看见这一切。

主提醒彼得:祂定必遵行天父的旨意

耶稣对彼得说的话:“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耶稣在这里提醒彼得,主将要喝的那个杯,是体验十架的苦杯,是自我舍弃,并不是要自我防卫。

约翰福音18:11,在马太福音有更详细的表述。马太福音26:52-54记着耶稣的话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的确,十二营天使比十二名门徒好得多了。可是主耶稣自有祂自己的时候。祂来,是要遵行天父的旨意,主耶稣来,是要为救世人,舍弃自己,而且更要死在十字架上。

粗暴的热心是偏离神的旨意

彼得显然是不明白的主耶稣的使命。他只想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主耶稣,他拿出刀来,可是彼得这种粗暴的热心,却偏离了神的旨意。耶稣从来就不曾想过要保护自己。耶稣只希望成就父神的心意,通过舍己,拯救万人,不论这些人是门徒、是来拿他的马勒古,只要接受,只要相信,就得拯救。

耶稣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这对彼得更是当头棒喝。彼得实在需要知道:神的国不是用暴力可以建立起来的。主的国也不属世界,正如约翰福音18:36所说:“只有爱才能改变人”。

反省和应用:神的心意是以温柔良善去爱人

当世人都急着用刀棒暴力来解决问题,主耶稣的教导是:“温柔的人得以承受地土。”求主加我们力量,约束节制自己,赐我们良善温柔去爱人、给我们智慧,以合神心意的方法去做合神心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