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研经指引”。我们已经来到了学习圣经的各种文体,在上一讲,我们探讨了叙事与历史文体,今天我们要来看诗歌与智慧文学。通过许多方式,这些经文成为了人们最熟悉的经文之一。不过,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读经过程中正确地进入这些经文,它们也可能会成为最难以准确解释和应用的经文。
诗歌体文学
诗歌体文学构成了圣经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旧约。要正确学习诗歌,首先需要认识诗歌的独特性和解释规则,尤其是在学习希伯来诗歌的时候。圣经中的诗歌体文学包括用于赞美和哀哭以及祷告。绝大多数诗歌形式见于诗篇,尽管在旧约和新约的其他地方也可以发现诗歌体。今天我们会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诗篇,不过,也需要知道,我们将要学习的解释原则同样适用于诗篇以外的诗歌体文本。所以,什么是诗篇?诗篇是一部由希伯来诗歌和祷文组成的文集,最初是犹太人敬拜礼仪的一部分,这些诗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神的子民向神献上敬拜和赞美。
诗篇共有一百五十篇,分为五卷:卷一(1-41篇)大卫的诗;卷二(42-72篇)大卫和可拉后裔的诗;卷三(73-89篇)亚萨的诗;卷四(90-106篇)无名诗人的诗;卷五(107-150篇)大卫和无名诗人的诗。诗篇可以再细分为各种类型,也都有各自独特的目的或关注点。这些类型包括弥赛亚诗篇、赞美和感恩的诗篇、哀歌、智慧诗篇、立约诗篇、历史诗篇、自然诗篇、朝圣诗篇(也称为“上行之诗”)以及咒诅诗篇(或称审判诗篇,如109篇)。
平行结构
理解希伯来诗歌的另一把钥匙是这种文体对平行结构的使用。最常见的有三种平行结构,对于研习圣经也很有用。我们来看诗篇18篇,在这一篇诗篇中可以看到所有三种平行结构。
1. 同义平行
第二句重复与第一句同样的含义,通常使用第一句中词汇的同义词。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同义平行。在解释同义平行句时,要试着把经文的含义视为一个单一的陈述。不需要把第二句(或者第三句)解释为表达一种新的想法或意义。在箴言中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可能会被诱惑去从半句箴言中发掘出新的神学或教导。其实两句或三句同义平行结构更完整地共同表达了一个观念。
2. 反义平行
就是第二句表达了与第一句相反的意义。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困苦的百姓,你必拯救;高傲的眼目,你必使他降卑。这是典型的反义平行。
3. 综合平行
在这种平行结构中,一句诗句建立在另一句之上,但它们并不是同义或反义的关系。比如说:我要求告当赞美的耶和华;这样我必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那时,因他发怒,地就摇撼战抖;山的根基也震动摇撼。
学习诗篇的六项解释原则
我们对诗篇的类型已经有基本的了解,现在我要提出学习诗篇的六项解释原则。
第一,一篇诗篇,以及大部分的箴言,可以当作独立的文本来读。与圣经中的绝大多数其他书卷不同,在开始学习某一篇特定的诗篇之前,一个人不需要通读全部诗篇(尽管这也不会有害处)。诗篇是由许多不同的作者写成,在很长的时间内编辑起来的,所以,把诗篇理解为一部汇编文集,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表述更好。尽管如此,在诗篇中,甚至在诗篇以外的诗歌体文本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贯穿着统一的主题。这些主题包括:敬畏神,人类知识的有限,义人与恶人在神面前的关系,以及人对苦难的观察。
第二,要明白,诗篇是希伯来歌咏诗,并且要在这个事实的前提下进行解释。大多数诗篇是用来唱,而不是读。其中的大部分语言形象化、夸张、色彩多样和富于情感,而不是按照字面解释。当大卫说“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诗篇6:6。他是在以一种富有色彩、非字面的方式表达哀伤。诗篇首先是对人的心,而不是头脑说话。诗篇不是教义性的论文。
第三,关注诗篇的整体,不要脱离诗篇中更大的上下文钻研个别的经节。很多诗篇从情绪和疑惑开始,以信靠神结束。
第四,学习咒诅诗篇或审判诗篇时,要理解关于憎恨神的仇敌的陈述,并不违背圣经别处爱仇敌的命令。咒诅诗篇显示了对于神及其子民的仇敌在情感上的反应,并且需要放在上下文中来读。尤其是,要认识到以色列作为神特别拣选的立约子民群体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在旧约中,神通过以色列彰显圣洁的方式在基督到来之后就不再需要,也不再是合宜的了。
第五,要记得,在诗歌中,一个表达可以采用简略的形式,因而比我们在散文文体中所期待的清晰程度要低。所以,如果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你要得出一项教义性的结论,那么它就需要在圣经其他地方以非诗歌的文体有更清晰的教导,否则你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最后,与此相关,诗歌常常使用比较模糊的词句,以满足形式的需要。你需要很努力地在上下文中去理解这些模糊的词句。在圣经的诗歌中,你会发现更多翻译上的不同,因为有些字词本身就模糊。希伯来诗歌使用许多同义词,而这也常常导致使用比较罕见的词汇。
智慧文学
什么是智慧?智慧不单是知道什么是真理,而是还要将真理应用到一个人的生命中。知而不行不是圣经的智慧。所以,智慧文学就是一些帮助神子民将真理应用到自己生命的文本。在圣经的许多书卷中都可以发现这种文体,包括耶稣在福音书中所说的话。不过,有四卷书被归为主要的智慧文学:约伯记、箴言、传道书和雅歌。由于诗歌与智慧文学在解释原则方面有许多重合,所以我们就只考察一些在读这四部书卷时需要牢记的特别解释原则。
首先,约伯记。在约伯记中,1-2章和38-42章是叙事文体,而3-37章是诗歌文体。尤其需要注意,重要的一点是,3-37章记载了约伯四个朋友的宣称和结论,在神学上几乎都是错的,但看上去好像符合逻辑。因此,如果要解释和应用涉及约伯朋友们段落中的真理和原则,我们就需要小心。约伯记最主要的目的是表明神对于一切发生的事都有主权,包括像约伯这样忠心的子民所遭受的苦难。今生的困难,我们所遭遇的苦难,对我们而言常常仍然是一个奥秘,但我们必须信靠神,也明白祂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就是38和39章中,神问约伯:“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你若有聪明,只管说罢!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神正确地引导约伯。我是造物主,你是受造的。从实践的意义看,约伯记也是一个警告,提醒我们这些向别人提供意见的人:我们所说的不要多过实际知道的。若我们带着权柄说话,却没有这样做的根据,就可能导致别人犯罪,甚至可能亵渎神。
我们来看箴言。箴言是一部格言集,就神的子民应当如何行事说话提供了建议和一般性知识。要明白箴言是以一种便于记忆的方式编纂起来、简短的真理陈述。箴言的目的并不是就某一个主题给出全部的真理。箴言提供的是一般真理和建议,不是板上钉钉的应许。例如,箴言并不是绝对应许那些跟随神的人会有物质上的丰富,或者当我们读到箴言22:6时,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一般情况下这是真的,但是某些相反的例外也会发生。箴言主要是设定一些对比,并且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主题。智慧的妇人与愚笨人。懒虫与勤奋的蚂蚁。所以,要记得,箴言所描述的是通常发生的情况,但这些并不是应许。另一点需要记得的是,箴言常常使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是今日的我们所不熟悉的。如果你碰到了不能理解的格言,或者所罗门时代的话,要找到这条箴言的主要原则,以一种在今天的时代能够有意义的方式去应用。
接着我们来看传道书。我们需要知道,传道书也提供了智慧,不过采取了一种讽刺的视角。这卷书的目的,最后是要人知道,脱离了神的人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所以,这卷书万分沮丧、貌似毫无盼望的性质是为了向我们指出,与神的关系才是人生意义的唯一基础。比如,传道书1:2-6:“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从这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所罗门思考的是离开神的生命毫无意义。不过请注意,传道书不断将读者引向第12章的真理,也就是只有神赋予生命意义,而我们所作的一切事都有意义,因为我们都要在审判日面对自己的创造者。所以,如果你只读所罗门的哀叹,而从来不看他的结论,就不能正确地观察、解释以及应用传道书。你需要在第12章的光照下思考其他所有内容。
最后,我们很快地看一下雅歌。读雅歌的时候,我们需要记得,雅各使用的是高度形象化的语言。而这种形象化语言的目的,是表达在婚姻界限之内的浪漫爱情之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雅歌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但是并没有文学或神学上的理由认为这卷书是某种对神与以色列之间,或者神与教会之间关系的比喻性描述。它只是纯粹赞美神所设立的婚姻的快乐。有人可能会问,那么圣经里为什么要有这卷书?就像其他智慧文学,雅歌也认为,这位与人立约的以色列之神是唯一的真神,天地的创造者。救赎历史中诸约的目的是要使堕落、受损的受造物恢复人性正确的功能。因此,顺服主的命令就是享受神所创造的世界的正确方法,同时这也向其余的世人表明,认识这位真神具有何等与众不同的吸引力。雅歌中的一对恋人是理想的代表,就像箴言中所描绘的人物:这幅画面提供了神所希望塑造自己忠信子民的模式,也是神子民自愿使自己被塑造的模式。实际上,智慧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使这种模式具有吸引力,正如雅歌尽力所作的那样。
诗歌和智慧文学确实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即使有神通过基督给我们的恩典,我们仍然应当认识和理解,确实有两种生活的道路:义人的道路和恶人的道路,顺服神的人和不顺服神的人。即使是耶稣,也会使用两极化对照的语言:引到永生的门是窄的,引到灭亡的门是宽的。我们可以把房子建造在沙滩上,或者磐石上。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在我们的罪中,我们想要中间的选项。我们想要中间道路。但神对祂的子民说:“在我的地,你在这里不可犯罪。”所有的罪都毫无借口。所以,在智慧书中,神命令我们不要犯罪,但是我们还是犯罪。我们总是在犯罪。那么,解决方法是什么呢?耶稣。祂代替我们死,祂为我们的缘故度过了完美的一生。不过,一旦我们信耶稣,我们还是需要从我们在圣经中读到的两极对比的信息中获益,这些信息是要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我们已经接受的恩典之光中生活。愿我们留意诗篇、箴言和其他智慧书,感恩耶稣的智慧足够我们用,同时我们也用顺服来回应自己已经接受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