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导论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研经指引”。课程内容来到了学习各种文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还有先知著作以及天启文学的学习要点。

福音书和使徒行传

尽管将所有四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放在一起阅读可以使我们对耶稣、祂的一生以及初代教会有综合和更完整的理解,但是,这些书卷本身的意图是对耶稣和祂的跟随者作独立和充分的描述。福音书反映了古代世界的一种文体,与现代的人物传记有点相似。福音书关注的重点是人物一生中的关键事件以及他们的教导,而不是个人的心理发展。而使徒行传则是“合法化”文体的例子,其意图是为初代教会及其发展辩护、证明其合法性。尽管福音书各自提供了不一样的记述,但它们都承认耶稣就是那一位神应许要来的弥赛亚。三部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以“从地上开始向上发展”的方式讲述耶稣的故事,逐步描述并举出证据表明耶稣是弥赛亚。这几部福音书要你在证据的基础上发现耶稣是谁。而约翰则用“从天上降下”的方式讲这个故事。他在第一章开头说的是尚未成为肉身的道如何成为肉身。他对耶稣的展现更直接和明确。这个差异并不表示对耶稣的记述有冲突,而只是采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强调祂是谁、祂完成了什么工作。使徒行传延续了福音书,记载了那群门徒最终是如何成为教会的。尽管几本福音书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知道一些不同的特点也有助于加深理解。

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将耶稣理解为君王和弥赛亚,祂是神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向人启示神的旨意,祂也有从神而来的权柄。作为神所应许的犹太人的王,耶稣治病、教导旧约真正的含义、呼召人行义、宣告国度降临、同时也解释了神的应许。马太福音用“天国”一词联结起所有这些内容。这个国已经来临,又尚未完全。我们看到,耶稣呼召以色列民族悔改、挑战他们的习俗、表明祂对罪和他们的传统具有权柄、同时也呼召他们带着爱心读律法。大多数以色列人拒绝了这个信息,但奥秘在于,尽管遭到拒绝,应许还是成就了。有一天这个国要占据整个世界。到完全的那一天,耶稣要来对所有受造物施行审判,所有人都要看见祂的权柄。相信耶稣的人得救,拒绝的则要受审判。

马可福音

有一点很重要,需要注意,马可福音是最早成书的福音书。我们在马可福音中看到,作者强调的是基督的死与复活。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聚焦在耶稣生命中的最后一周。还有,马可福音更关注耶稣的行动,而不是教导。马可只记录了耶稣的两段讲论,但却记载了二十个神迹故事。最后,马可福音可以理解为以耶稣的权柄为中心,对罪的权柄、对人的权柄、对自然界的权柄、以及对犹太传统的权柄。

路加福音

最长的一部福音书。路加大致按照时间顺序组织叙事,其中穿插结合了讲论、比喻和神迹故事。重要的主题包括神的主权、因弥赛亚到来而有的喜乐、基督作为先知的角色、以及用于证实耶稣宣告内容的神迹的作用。最后,路加解释了耶稣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团体,为使徒行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神如何通过被圣灵充满的见证人勇敢的行动,使福音穿透罗马帝国,哪怕遭遇顽固的反对。

约翰福音

这部福音书十分清楚地表示,耶稣是从神那里被差遣来的。与其他福音书慢慢引导读者发现基督的身份、权能和权柄不同,约翰勇敢地直接宣告了这些真理。约翰福音前三分之二的篇幅,主要记述有关耶稣权能、权柄和身份的七个记号。人们对这些记号的反应各不相同,从拒绝到欢迎都有。这些记号特别强调的是耶稣相比犹太人制度的超越性。这些神迹大多发生在犹太人的节期,指出耶稣如何为那些节庆提供了真正的意义。在这部福音书的末了,不需要这些记号就相信的人有福了。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解释了耶稣基督的福音为什么以及如何传开,甚至传到外邦人中。重要人物有彼得、司提反、腓力和保罗。主要有两种讲论的形式,一种是布道,用以呼召人相信福音。还有一种是护教性论辩,用以解释基督教信仰。这卷书的结尾是一个胜利宣告,福音到达了罗马,即便那些跟随基督的人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和肉体的逼迫。

书信

理解如何学习书信是很重要的,因为二十七卷新约书卷中有二十一卷是书信。大多数书信由三部分构成:开头;主体部分以及结尾。开头通常是四部分:写信人;收信人;问候以及祷告。并不是所有的书信都遵循这个模式。例如,希伯来书就没有注明写信人,也没有说收信人。考察新约书信的主体部分,我们会发现总体上没有任何特定的模式。因此我们需要小心地分别寻索每一封书信的思想脉络。保罗书信和希伯来书有很仔细的逻辑演进,而约翰一书采用不断重复回到相同主题的方式。雅各书则采用了一种令人联想起箴言的风格,集合了有关许多主题的简短教导,但没有清晰的结构。我们还需要记得一点,书信是在基督复活之后写作的,所以相比福音书,书信对基督的死和复活的含义有更深刻的反映。在整个教会历史中,书信在基督教教义和神学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正是因为它们阐述了关于神的十架救赎之工的许多重要主题。另外,它们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帮助我们理解旧约。通过学习书信中直接间接引用的旧约经文,我们得以看见神如何在基督里成就了祂在旧约所作的应许。

在解释书信的时候,我们需要尝试理解最初的读者所面对的特定环境。例如,在加拉太书中,我们看到保罗是在回应一些颠倒福音的敌对者。要理解这卷书,我们就需要理解加拉太人面临的环境,即他们被人引诱退回犹太教。作为今日的书信读者,我们也面临一个最初读者没有的缺点。最初的读者很清楚地知道导致作者写这封信的状况,而我们对于环境的了解却是片面和不完整的。读书信就好像是在听一半的电话交谈:我们只听到作者对某间教会所发生情况的回应。当然,我们相信神,因祂的良善,已经赐给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使我们能够充分解释书信并忠心地加以应用。

先知著作

提起“先知”,人们通常会想到预言未来。但是,实际上先知是从“直言”开始的──对神的子民直言不讳。先知呼召以色列离开罪,他们的功能是显明以色列的不顺服,指出他们的罪如何违背了神的律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指出他们的罪如何由先前的先知预言了。先知是上帝之约的检察官。不过,接着,先知确实转向预言未来。他们会往前看,作出二选一的应许:要么是拯救,要么是审判。请记得,即便是审判的应许,通常也暗含了悔改的呼召,也就是说,如果神的子民真心悔改,实际上就可以转离神的忿怒。先知著作可以是很困难的文体。困难在于,先知使用许多种文学形式来传达他们的信息:比喻、箴言、哀歌、祷告以及叙事。写作风格也丰富多样──从耶利米的哀伤,到以西结令人震惊的宣告,到哈巴谷的疑问,再到阿摩司的讽刺挖苦。可以尝试参考一些解释旧约先知书的原则:要分辨直接的上下文──找到整卷书的结构和脉络;要分辨所使用预言的类别;学习历史性与预言性内容之间的平衡;判断作者使用的哪一类语言,在判断作者表达的含义和意图时,文学形式常常非常重要;将这些文本放在救赎历史中观察;尝试不要将你的神学架构强加到文本之上;特别注意某些重复出现和重大的主题,尤其是对两约关系有意义的主题;考察新约作者如何使用你正在学习的经节。

天启文学

尽管但以理书也有部分属于天启文学,但约翰启示录显然是此种文体篇幅最大的范例。理解启示录的解释原则,就可以同样应用到但以理书;所以我们主要来看启示录。启示录可能是圣经中引起注释、猜测和解释最多的对象,超过任何其他书卷。在这卷书中,我们会看到天使、魔鬼、龙、新天新地、还有硫磺火湖!但是这些东西要怎么理解呢?这卷书的背景对于解释其含义特别有帮助。到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福音已经传遍了整个亚洲地区和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区域。许多人信主,成为了基督徒。他们想起基督复活以后、升天之前,曾经应许祂会再来,在这地上建立神的国度。在此之后,教会就一直在期待、渴望神拯救的大计划最后成就。但是,在许多人看来,“什么都没有发生”。相反,邪恶的势力日渐强大,教会开始遭受逼迫。这导致一部分人顺从世界的道路,以逃避逼迫和苦难。这也导致其他人开始质疑神持守应许的能力。所以,教会在问:“为什么恶胜过了善?”“神真的关心我们吗?”“祂会对我们的苦难做些什么吗?如果可以,什么时候?”这是约翰写作启示录的背景。

什么是天启文学呢?“天启”是一个希腊文的词,意思是“揭开”。我们要理解,启示录的目的不是要混淆或隐藏,而是明确地揭示神的计划是审判地上的恶人,并把那些在基督里忠心的人带进永恒的国度。在旧约中,但以理书是这种文体的代表。现代读者觉得充满了奇怪的异象和符号化语言的文本,对于一世纪的犹太基督徒而言,是一套很熟悉的文学手法。天启文学也有先知性的功能,它会讲到未来要发生的事。旧约中先知的预言通常使用现实性和更直白的语言,而天启文学则使用符号化、高度风格化的语言谈论未来的事件。

不过,启示录中传统的预言更多。这就是为什么约翰在启示录22:18-19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

最后,启示录也是一封书信,写给特定的教会。启示录1:10-11说:“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约翰的书信是要传达给七间特定的教会,它的目的是要处理这些教会所面临特别的问题。启示录不是对末世的抽象表达,而是地方教会面临逼迫时可以实际应用的书卷。其中的信息是,我们不要按这世界的风俗,而是要按天国的亮光,来理解我们现在所经受的试炼。

最后我要说明,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以上这种对启示录的解释方法。如果你的信仰是时代论背景,或者是传统的前千禧年背景,那么长久以来你接受的教导是说,这卷书里几乎所有的内容,在开头写给众教会的信以后,都还没有实现,而且其中大部分要按字面意义理解,而不是按形象化的方式理解。你也可能被教导说,这卷书中提到的事件与给予以色列民族的特别应许有密切联系。对于这些我们彼此之间的不同,我只能求神怜悯我们的有限与不足。

总结

今天我们讲了很多种不同的文体:福音书、书信、先知著作和天启文学。需要记得的是,一方面,我们不要惧怕不同的文体,神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启示来理解其中的含义,圣灵也会帮助我们。另一方面,对不同的文体需要充分注意其中的差异,适用不同的解释原则。当我们更多学习圣经,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如此丰富的文体,所要传达的信息却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是神在几千年中的保守,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我们赞美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