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导言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研经指引”。有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这样总结:“任何观念、计划或者目的,都可以通过反复思想而植入人的心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结论,而圣经的作者也早就知道这一点。在圣经中,字词、短语和观念的重复是一种方法,用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提示文本中的重要论点,甚至是中心论点。与我们之前谈到的许多其他工具一样,重复这个工具也不是可以魔法般解开经文全部含义的万能钥匙;不过,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研习圣经,并澄清对经文的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些运用重复工具的经文,我们要一同看一看,这个工具可以如何使圣经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约翰福音6:47-59:“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

请观察这段经文中重复的部分,你觉得在这里的要点是什么呢?除了标示出的部分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其他的重复?你如何将这一点应用到经文的解释呢?(耶稣从天上降下来。)

但以理书3:1-7:“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在这里你观察到哪些重复的内容?这些重复怎样影响了你对经文的解释?你有没有感觉到一种嘲讽、对比的语气?

重复的工具并不是只有对字词或短语的重复,有时候还会有观念的重复。提摩太后书2:3-7:“你要和我同受苦难,好像基督耶稣的精兵。凡在军中当兵的,不将世务缠身,好叫那招他当兵的人喜悦。人若在场上比武,非按规矩,就不能得冠冕。劳力的农夫理当先得粮食。我所说的话你要思想,因为凡事主必给你聪明。”

你觉得在这段经文中有哪个观念重复出现?答案:现在的苦难带来将来的奖赏。在战场上争战的士兵,使招募他的指挥官喜悦。运动员刻苦训练,赢得冠冕。农夫辛勤劳作,收获粮食。你认为保罗为什么要特别对提摩太讲这些劝勉的话?今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功课?在下文中,保罗又讲到同样的内容,是关于耶稣(提摩太后书2:8)以及他自己的生活(提摩太后书2:9-10),在两件“可信的”事中又再一次提到(提摩太后书2:11-12)。

有时,重复手法的作用可能类似于语气和情感色彩的工具,为一段经文规定情绪基调,提高我们对经文意义的敏感度。启示录18:9-20:“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极宝贵的木头,和铜、铁、汉白玉的器皿,并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巴比伦哪,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物件也从你中间毁灭,决不能再见了。贩卖这些货物、借着她发了财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一时之间,这么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凡船主和坐船往各处去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地站着,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喊着说:哀哉!哀哉!这大城啊。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了荒场!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你们都要因她欢喜,因为神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

这段经文的重点主要不是在讲不敬虔者距离巴比伦的距离(“远远地”),也不是他们哭喊的措辞(“哀哉,哀哉,这大城啊”),也不是先知预言那些不敬虔的商人遭毁灭所花费的时间(“一时之间”)。这段经文中的重复是为了指出巴比伦所受审判的性质,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并感受到最后那一句的分量:“神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

以赛亚书53:4-6:“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这段经文的重点是什么?你是如何在重复中看到这个重点的呢?回答:耶稣基督代替我们受苦、死去……他承担了我们的“罪孽”。

最后我们尝试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

诗篇33:1-22:“义人哪,你们应当靠耶和华欢乐;正直人的赞美是合宜的。你们应当弹琴称谢耶和华,用十弦瑟歌颂他。应当向他唱新歌,弹得巧妙,声音洪亮。因为耶和华的言语正直;凡他所作的尽都诚实。他喜爱仁义公平;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诸天借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借他口中的气而成。他聚集海水如垒,收藏深洋在库房。愿全地都敬畏耶和华!愿世上的居民都惧怕他!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耶和华使列国的筹算归于无有,使众民的思念无有功效。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他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华从天上观看;他看见一切的世人。从他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他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留意他们一切作为的。君王不能因兵多得胜;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马得救是枉然的;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爱的人,要救他们的命脱离死亡,并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我们的心向来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我们的盾牌。我们的心必靠他欢喜,因为我们向来倚靠他的圣名。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行慈爱!”

语气和情感:你觉得1-9节的语气或情感如何?为什么?你觉得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文体:这是哪一种文体?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引用/用典的工具:6节引起了对创世记1:3的回忆。这如何影响了你对于这段经文的理解?

翻译的工具:7节:和合本的翻译是“他聚集海水如垒”。思高本的翻译是“他把海水好似聚于皮囊”,CCB作“他将海水聚在一处”,因为海水是不能“堆起来”的。然而,希伯来文的用词就是“堆、垒”,在旧约中还有两处提到“海水聚集成垒”,上下文都是在说神带领祂的子民安全通行、脱离埃及的奴役,进入应许之地。

出埃及记15:8:“你发鼻中的气,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垒,海中的深水凝结。”约书亚记3:15-16:“他们到了约旦河,脚一入水(原来约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涨过两岸),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这对你的思考有什么影响吗?

平行的工具:你看到了哪些平行?4节:你可能会预期第二句继续论到神的话语如何信实。但是,作者用作与神的话平行的,是关于祂行动的宣告。这是因为,正如我们早已注意到的,神通过说话的方式来行动。6节:“话(命令)”与“气”8节:敬畏与惧怕。

重复的工具:你看到有什么出现了许多次?(神的话语,或者祂说话这件事;祂的创造。)

连接词:愿全地都敬畏耶和华,愿世上的居民都惧怕祂。因为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赞美/敬畏神的祈使句是有原因的,就是神通过说话创造了一切。

结构:你看到了怎样的结构?1-3节,赞美神的指示;4-7节,原因:祂是创造者;8节,敬畏神的指示;9节,原因:祂是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