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导论

扎根基督,向上成长,这里是《成主学堂》,我是张凡,目前我们正在一起学习的课程是“研经指引”。在圣经马太福音28:18-20:“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耶稣给了我们什么命令?耶稣有没有告诉我们遵守这条命令的原因呢?你如何知道哪部分是这条命令,哪部分是在讲这条命令的原因,或者理由,或者基础呢?你是可以看出来的,因为经文中有一个连接词,标示出命令与理由之间的联系。这个连接词就是所以。

1. 什么是连接词?

我们今天要来看一种释经工具,称为“连接词”,马太福音28章的这个“所以”只是这个工具的一个例子。找到连接词,理解连接词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特定经文中各个命题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命题?小时候我们都写过什么“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但那不是这里说的命题。这里所说的命题,是指关于某些事物的一个陈述或者判断,所以,两个字“他吃”是一个命题,因为它就某种事物作出了一个陈述或判断。“他”是主项,而“吃”就是谓项。命题不一定只是单句,一个段落,甚至几段文字可以构成一个大的命题,即便其中包含了几个小命题。许多时候这对于理解圣经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保罗书信。在保罗的书信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系列的命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理解这些命题彼此间是如何关联的。找到关联的方法就是查看各命题之间的连接词,它们可以告诉我们各命题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从实践角度看,连接词对你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你在很幼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理解它们了。比如说,你可能听到父母这样说:“不要把手指伸到那个插座里面去,因为你会触电的。”请注意,你的父母很慈爱地把意思表达清楚,“不要把手指伸到插座里去”和“你会触电”不是两个孤立的命题,而是有联系的,它们是有关联的。他们用了“因为”这个词来表明其中的联系。“不要把手指伸到那个插座里面去,因为你会触电的。”因为把两个命题连接在一起,告诉我们,触电是你不能把手指伸到插座里去的原因和理由。

连接词可以用来:提出例证──“比如”;增加信息──“还有”;总结归纳──“总之”;对观点进行排序,或者表明过程──“首先,其次,最后”;给出理由──“因为”;给出结果或目的──“所以”;相反的观点──“但是”;区分──“并且”。今天我们只简单地看一下4个连接词。盼望你能够体会它们的功能,了解为什么注意这些词并明白它们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话语的含义。

“因为”

我们从“因为”这个词开始。历代志下20:21:“当称谢耶和华,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因”这个字告诉了我们神发出这条命令的理由。当称谢耶和华,为什么呢?因为“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这里的“因”与“因为”、“由于”这样的词起到了同样的连接功能。哥林多前书5:11-12:“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因为审判教外的人与我何干?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对于那些有明显重大犯罪且不悔改的所谓信徒,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里说不可与他作平常的社交活动,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教会有判断成员的权柄。腓立比书1:18-19:“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因为我知道,这事借着你们的祈祷和耶稣基督之灵的帮助,终必叫我得救。”保罗说他要怎样?他还要欢喜。保罗说,尽管在捆锁之中,他仍然还要欢喜的原因是什么?他知道最终会得救。“因为”这个连接词帮助我们看清楚其中的联系。我们有这样的欢喜吗?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吗?通常没有,而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最终的结局会在哪里!希伯来书10:23:“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我们要怎么做?坚守所承认的指望(信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应许我们的那一位是信实的。为什么这个原因很重要?如果只是说“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怎么样?那样我们就会没有盼望,也没有力量坚守。所以我们看到“因为”这个连接词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去理解神的话语。

“所以”

与“因为”这个词类似,“所以”也向我们揭示了两个命题之间的思维运动方向。不过,如果说“因为”指出的方向是从右到左,“所以”指出的方向则是从左到右。这两个词的功能是差不多的,将两个命题联系在一起,但“所以”标示出了前一个陈述的特定效果或后果。所以希伯来书10:23可以调转方向,不是以“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开始,而以“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开始,然后接上“所以,我们要坚守所承认的指望”。另一个例子可以是:“耶稣是神,所以,我敬拜祂。”诸如“结果”和“为此”这样的词也有类似的功能。腓立比书2:5-11:“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所以”的是什么呢,所以就是原因。天父做了什么?祂将基督升为至高。祂为什么要这样做?基督顺服了父神,成为人,死在十字架上,为那些悔改相信的罪人付上了赎价。希伯来书11: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这里既有因为,又有所以,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前后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若”

“若”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表示有条件。申命记28:13-15:“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谨守遵行,不偏左右,也不随从侍奉别神,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若”连接到了怎样的条件?这几节经文是给以色列人的严重警示。神的祝福是有条件的,他们必须持守圣约的条款。祝福不是自动赐予的,如果子民转离祂,是可以失去的。而祂的子民真的一次又一次背离了祂。作为现在在基督里的人,你对这段经文的回应是什么?我赞美神,祂与我所立的约乃是依靠基督的顺服和义,而不是我自己的。

第二,“若”这个词也可以有与“因为”类似的作用。罗马书8:9-11:“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借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在这里保罗是如何使用“若/如果”来提出一个涉及原因的论辩?保罗在这里并不是说,他对于所有这些情况的发生有任何疑问。相反,他使用“若”的方式类似于“因为”。所以保罗的主要论点是,人有了基督的灵,就是属于祂的,并得以重生。

“这样”

“这样”也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用这个词是要告诉我们某些事物背后的目的。罗马书1:11-12:“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这样,我在你们中间,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第二,或者,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引出某些事物的后果。加拉太书6: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

最后,我们综合各种连接词来做一个测验,罗马书6:1-14:“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着。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 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 神。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在5-10节有几处“若”与“因为”接连出现。保罗如何告诉我们重生的涵义,这与基督有什么关系?第12节的“所以”有什么重要性?将两段经文连接起来。为什么1-11节与12-14节的连接是重要的?大致上,12-14节给出了命令,1-11节是原因(当然,在1-11节中同样解释了基督救赎的意义,有一串小命题,而整段又构成一个大的命题)。这样,基督救赎的恩典可以激励我们与罪作斗争。相信可以看到,连接词在这里如何起作用,将句子联系在一起,作深入的解释,澄清其间的关系,又如何将较长的段落连接起来,并显明意义,提出劝勉。

总结

通过对连接词的学习,我们开始知道,这些词可以如何帮助我们判断研读经文的顺序,帮助我们找到作者的论辩思路,最终帮助我们明白在一段特定经文中,神要我们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