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路15:11-24(和修版)

15:11 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15:12 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财产分给他们。
15:13 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他任意放荡,浪费钱财。
15:14 他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恰逢那地方有大饥荒,就穷困起来。
15:15 于是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
15:16 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什么吃的。
15:17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雇工,粮食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
15:18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15:19 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15:20 于是他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拥抱着他,连连亲他。
15:21 儿子对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15:22 父亲却吩咐仆人:‘快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
15:23 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来吃喝庆祝;
15:24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他们就开始庆祝。

承接过去几天的经文,今天我们要思想小儿子悔改的故事。首先,我们要思想小儿子的父亲,在小儿子回来的时候所说的话──这儿子是失而复得,死而复活的。相比起先前两个只是提及失而复得的故事,小儿子悔改的故事提及一个死而复活的观念。可想而知,对于为父的心来说,自己的儿子竟然回心转意,这种的欢喜程度,是可以把儿子的回转比拟作一个人从死里复活。

父亲迫切的情怀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相比起前两个比喻,这位父亲没有像那位牧人主动去寻回失羊,或像妇人彻底打扫房子去寻回这失银。从今天的经文中,我们发现小儿子的心是自己回转,是他发现自己在绝望之中,要悔改回到他父亲的家去。“寻回”是上主的工作,“悔改”却是人自身的责任和取态。

在犹太律法中,没有人能够在父亲还未去世以先,要求分取自己所应得的财产。这无疑是一个连律法都管不住的儿子,是一个喜欢偏行己路的孩子。按犹太律法来说,一个不听父母的教导的孩子,他就应该被石头打死。因为只有这样方能保障一代又一代的犹太人常常恪守上主的话语,不会让不顺服者的行为感染其他人。可能由于这条律法的缘故,父亲不希望见到儿子遭受极刑,因而容许他无理的要求。

但是这个孩子没有领会他父亲的心肠,反而顺着悖性而行,到处花光自己所得的家产。到了走投无路之际,就去作被犹太人视为诅咒的工作──为外邦人放养猪只。就在这个时候,他饿昏了,连给猪吃的豆荚也想要拾起来充饥。根据一份拉比的文献(Lev.Rab 35 (132c))记载:什么是人会悔改的时候,就是只有吃豆荚(给猪所吃的)的时候,人才会醒过来,悔改自己过去所作的一切。

结果,他真的按照这个传统,就在想要吃豆荚时,他想到要回到父亲那处当雇工。他心中也想好了悔改的对白: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雇工吧。可是到了与他父亲相遇时,他父亲只容许他说了前一半的话,就是悔改的说话,但是自我责备、惩罚的那一句:“把我当作雇工吧”,父亲没有给他机会说出来 。更出奇的是,他父亲命人为他小儿子所作的,更是叫人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爱,可以叫人忘记冤仇、淡忘一切的诅咒呢?

思想:
从父亲接纳回转的小儿子的这部分,我们看见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得罪人的──小儿子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但自觉绝望、没有出路,因此,决意回去父亲的家。

被得罪的人──父亲想尽一切的办法去挽回和拯救这个小儿子,无奈小儿子远走他方。然而,当这个儿子肯回转,那份爱、激情就从心中涌出,并且以连连亲嘴、拥抱来宣告接纳。

这是我们乐观其成的图画吗?还是要将自己的冤仇加上去,好像法利赛人、文士一样,拦阻罪人回到主的面前来?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