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3:19-21(和修版)
3:19 求你记得我的困苦和流离,它如茵蔯和苦胆一般;
3:20 我心想念这些,就在我里面忧闷。
3:21 但我的心回转过来,因此就有指望;
昨天我们读到18节的绝望,但21节却突然说明心里就有指望,由18-21节这短短三节的距离,诗人描述由绝望到盼望,到底为何会这样?关键在于“记念”这字。
第一个“记念”是原文“我记念”(哀3:19),第二个“记念”是原文“我的生命记念”(哀3:20),这两个“记念”也可以解作“求你记念”,有可能是一字两用,亦即是说,这两个“记念”一方面是描述性,说明“我记念”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向神发出的呼求,祈求神的记念,而在原文看来,这两个可能性都同时存在。因此,诗人一方面记念自己在困苦和流离,并如茵陈和苦胆一般(19节)(这是新译本的取态),另一方面,诗人也同时向神发出呼求,祈求神记念自己如茵陈和苦胆一般(19节)(这是和修本的取态),这两个取态不一定对立,而是一字两用,说明向神的祈求以及诗人自己的记念,带出吊诡的情况,就是在没有盼望中的盼望,在绝望当中相信神,一方面诗人认为神针对他,所以他便记念自己的苦况,另一方面他还是祈求神的记念,相信神必会回应,这便是绝望中的盼望,接驳到18节所提到的绝望当中。
然而,在矛盾与张力之下,诗人还是在20节发出原文“确实地记念”的宣认,这字可解“你会确实地记念”,说明在诗人的心目中,神一定不会放弃诗人,祂一定会确实地及肯定地记念诗人的“这些”,就是困苦与苦胆的情况。原来,神在苦难中的记念成为诗人的确信,也成为他能由绝望转化为盼望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在极度苦难当中,这人便明白一切由人而来的记念变得不再重要,唯有主宰生命主权的耶和华记念自己,在苦难中才有确实的盼望,这种盼望并非诗人已经验及已感受到,而是一种信仰的宣认,宣认神的记念,就是苦难不变,刑罚还是严重,诗人都能有所盼望。
思想:
当耶稣基督钉在十架上,祂身边的一个被钉的犯人祈求耶稣基督在得国降临时记念他。原来,神的记念是每一位面临死亡的人迫切的祈求,因为苦难迫使一个人去思想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哪些事情却是可有可无的,人便因而明白神的记念是在人快要死亡时最终及最真实的盼望来源,也是死亡与苦难所不能夺去的东西。在苦难成为常数的世代中,你能认定神记念的事实,在绝望中找到盼望吗?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