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周周一
读经:约翰福音12:1-8(和修本)
12:1 逾越节前六天,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使拉撒路从死人中复活的地方。
12:2 有人在那里为耶稣预备宴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间。
12:3 马利亚拿着一斤极贵的纯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充满了膏的香气。
12:4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
12:5 “为什么不把这香膏卖三百个银币去赒济穷人呢?”
12:6 他说这话,并不是关心穷人,而是因为他是个贼,又管钱囊,常偷取钱囊中所存的。
12:7 耶稣说:“由她吧!她这香膏本是为我的安葬之日留着的。
12:8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在一起,但是你们不常有我。”
信息
圣周(Holy Week)是纪念主耶稣在世最后一星期的生活和活动,它又可以称为“受难周” (Passion Week),时间是由昨天的棕枝主日起,至复活节前夕的周六。未来数天的经文,选自圣周周一至周六各天的福音书经课。
主耶稣在伯大尼受膏的事迹,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约翰福音也有记载,而有几点,是只有在约翰福音才有记载的。
第一,是香膏的分量,是一斤。
第二,记载了马利亚抹主耶稣的脚,又用自己的头发去擦。马太和马可福音是记载女子把膏浇在主的头上。
第三,屋里充满了膏的香气。
第二点是最令人费解的,为何三卷福音书的记载有出入呢?最自然的解释是,她不单膏主的头,也膏了祂的脚,而更具体的图画是整瓶一斤重的香膏,是由主的头流到祂的脚,因此,令到整间屋子充满了香气。所以,主耶稣是整个身体被膏,如果只是膏主的头,是君王的象征,但如果膏全身,就更像是膏死后的尸首,这样就更突显出,这一次“受膏”是为了“主的安葬”。
另外,约翰福音接下来的第13章,有一个四福音书中独特的记载──就是主耶稣为门徒洗脚。如果将献香膏的马利亚跟其他门徒相比,马利亚更加是一个合格的门徒,因为她效法主的谦卑服侍。
约翰福音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记载。在紧接着伯大尼受膏的经文,马太和马可福音都是犹大预备要出卖主,但是约翰福音中,在马利亚献香膏之后接着记载的,是宗教领袖计划连拉撒路也杀掉;这是因为在前一章(就是第11章),主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很多人因而信了耶稣。在11:1-12:10,整个“拉撒路复活”事迹的记载,包含了主使人复活的大能、人的小信令主痛心、主被谋害的导火线等等重要主题,伯大尼受膏的事迹却突然安插在其中,就是要突出的这件事迹的重要性。
如果跟马太和马可福音比较,约翰福音透过“膏主的脚”的记载,来强调有关“主的安葬”和怎样才是真正谦卑的门徒,这与拉撒路事迹中最重要的“复活大能”的主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如果若没有耶稣基督的谦卑受死,又何来复活呢?
思考与实践
1. 主的死,和复活的关系是很明显的,请思考主的谦卑与复活大能有什么关系。
2. 马利亚比其他的门徒更懂得效法主的谦卑,我们前几天也一直在思想谦卑的主题。请总结一下这几天的反思,我在谦卑方面,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什么呢?
金句:约翰福音12:3(和修本)
“马利亚拿着一斤极贵的纯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充满了膏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