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马太福音8章23-27节

金句:马太福音8章26节
“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于是起来,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大大的平静了。”

当耶稣讲完了天国的比喻,天色已晚,马可提到,“当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说:渡到那边去罢。”路加福音8章22节记载,耶稣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

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

门徒照耶稣的吩咐开船了。十二个门徒里大半是加利利渔夫,这里是他们所熟悉的水域。

革尼撒勒湖在海平面以下两百公尺,群山环绕,夏天的时候到了晚上地表散热快,而海水吸热散热慢,地中海的冷空气从高山下来与湖面上的热空气相遇,就会瞬间形成暴风。

马太记载,“海里忽然起了暴风,甚至船被波浪掩盖。耶稣却睡着了。”(马太福音8章24节)照彼得的回忆,马可的记载,“忽然起了暴风,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马可福音4章37-38节)

这场暴风是忽然来的,猛烈一个地步,路加形容“湖上忽然起了暴风,船将满了水,甚是危险。”(路加福音8章23节)

“忽然”,表示“意想不到”,没想到湖上忽然起了暴风,大浪打进船内。就在船被波浪掩盖,不是翻覆,就是沉没的危险时刻,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顿时陷入恐惧,因为他们已经无力应付这局面。门徒来叫醒了耶稣,说:“主啊,救我们,我们丧命啦!”“夫子,我们丧命啦!”他们个个被惧怕抓住,心里断定是必死的。“夫子,我们都快丧命了,你还在睡吗?是你要我们渡到那边去的,难道你不顾我们的死活吗?”

他们忘了,主是和他们在一起的。祂既然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就是“可以”。耶稣没有说,我们可以“顺顺利利”的渡到湖那边去。只说,“我们可以渡到湖那边去。”

门徒当有信心把自己交托在这句话上头,因为“用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的,就是与他们同在的夫子。他们要受教作天国的门徒,要扮演文士以斯拉的角色,作新约的执事,向世人解明天国的意义,传天国的福音,此刻会丧命,死在海里吗?断然不会!

可惜风浪一来,他们就把一切都忘了!他们凭眼见,靠经验。“感觉”告诉他们,“经验”告诉他们,他们要死了!他们的心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感到一定要把耶稣叫醒,央求祂起来做事,才不至于丧命。不像迦百农的百夫长,他们对耶稣的“权柄”还是很无知。

诗篇89篇8-9节,诗人说,“耶和华万军之神阿,那一个大能者像你耶和华?你的信实,是在你的四围。你管辖海的狂傲,波浪翻腾,你就使他平静了。”

耶和华在高处大有能力,胜过诸水的响声,洋海的大浪。(诗篇93篇4节)

彼得回忆,“耶稣醒来了;斥责风,向海说:住了罢!静了罢!风就止住,大大的平静了。”(马可福音4章39节)

“斥责”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字眼,有人把它翻译成,“祂胁迫风和海。”想象耶稣胁迫风,然后又对海说,“不要作声,静了吧!”神奇的是,大自然突然发生了改变,风立刻止住,海也瞬间平静了。

整个海面和四周围的山,突然一片平静,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公元一千年,统治英格兰、丹麦、挪威及瑞典的克努特王,因为统治广大的土地,手握大权。身边就有一些谄媚的臣子,天天说他的好话,奉承他,夸奖他,说“只要大王下令,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听多了这样的奉承话,“克努特王”不禁心生厌烦。有一天他命令这些大臣,把他的宝座搬到海边。“克努特王”坐在宝座上,问他这些常常奉承他的大臣,“我能够让眼前的海浪退后吗?”那些大臣还是一味的奉承,说,“王啊,可以的,只要您下令!”

于是“克努特王”就对着大海下命令,“大海啊,我命令你退回去,不许再前进了。”可是海水继续向前,不一会儿就淹到脚边了。再过一会儿,海水就快要淹到膝盖,那些说奉承话的大臣,也站在海水里,面面相觑。

“克努特王”这才对这些说奉承话的臣子说,“诸位,只有一个国王是全能的,就是掌管大海,把它放在手掌心的那一位,你们要称颂的是他,不是我。”

“克努特王”所说这位掌管大海,把它放在手掌心的,就是耶稣。

风浪平静后,耶稣对门徒说:“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么?”要门徒省察自己的信心在哪里?他们可以不胆怯,坚信祂的话。

门徒经历了这个神迹之后,又惧怕,又希奇,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这是怎样的能力?他吩咐风和海,风也好,水也好,都听祂的。

以后彼得真正认识主,当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再把彼得捉拿下监。彼得被希律收在监里,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要在逾越节后,把他提出来,当着百姓办他。

圣经说,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

彼得熟睡到一个地步,主差使者来救彼得的时候,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才拍醒了他。比起加利利海上的惊慌,彼得变得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大难临彼得能够那么安稳?因为他想起了主的话。

主耶稣复活显现在加利利海边的时候,曾对他说,“彼得,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彼得这个时候,还没有年老。所以他知道,“时候未到”。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会怎样蒙拯救,但是他信主万事都能做。他就很放心,信主怎样对他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

以后保罗遇到船难的时候,也是一样信主的话,“放心罢!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使徒行传23章11节)

保罗上告该撒的时候,就能够在“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路加感到众人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的时候,劝众人放心。他先确信自己会平安抵达罗马,在罗马为主作见证。又为同船的人祷告,时候到了,神的使者站在他旁边说,“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该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使徒行传27章24节)

果然在船上二百七十六个人都安全上岸,没有失去一个。后来保罗在马尔他岛,就是米利大,被一条很毒的蛇咬住他的手。土人看见那毒蛇,悬在保罗手上,就彼此说:“这人必是个凶手,虽然从海里救上来,天理还不容他活着。”路加说,“保罗竟把那毒蛇甩在火里,并没有受伤。”(使徒行传28章5节)没有像土人所料想的,手肿起来,或是忽然仆倒死了。因为他必定要来到罗马为主作见证。

主说了,事情就这就必这么成就。

彼得当时还没有信心,忽然来的惊恐,让他害怕。环境告诉他,经验告诉他,感觉告诉他,就是不想主怎么告诉他的。

当你面对使你胆怯的苦难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以主的话为可信的吗?你说,“眼见之事是真实可信的!船要满了水,不就沉下去了吗?”

船是“要”满了水,但是“还没有满”不是吗?再大的风浪也无法阻挡神的旨意。

马太福音8章28节记载,“耶稣既渡到那边去,来到加大拉人的地方。”

过程中门徒虽然濒临危险,但一切都在主的掌控之中。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主不会带我们到一处祂恩典不能保守的地方。当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还没有信心么?”那个“还”字就表示主对我们的期许。我们应该对主有信心,却让“不信”成了恐惧的源头。要知道,“我们纵然失信,祂仍然是可信的,因为祂绝不背乎自己。”(提摩太后书2章13节)

希伯来书10章23节,作者(我相信是保罗)说,“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

生命中有许多苦难和你无法预期令你胆怯的事,这时候你需要是对主的信心。主许可你在人生旅程中遇到某场风暴,为的是你能更深的认识祂,经历祂。

“小信”是“被截短”和“被设限”的信心。你以为信主只是“灵魂得救”,却没有把信心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层面。你以为耶稣只是你“灵魂的救主”,而没有让祂在每一件事情上作主。

如果门徒确信与他们同在的夫子,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在忽然而来的暴风面前就能不惧怕,而是平静安稳的“静观”这场风暴中的奇遇,看主怎样成就祂的话。

主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诗篇46篇10节)

人生的风暴能显出我们的盼望的“锚”有多牢靠。经历试炼,我们真正明白了神所启示的真理。而知道以后,就更“信”。这叫“本于信,以致于信。”将你从令你胆怯的恐惧中救出来的,就是信心。不错,人生的风浪是真实的,但主今天仍然知道如何平息它们。过去祂的话带着权柄,今天依然,我们需要的是对祂有“完全的信心”。

信心就是相信主能胜过那看似不可能的事,使看似绝望的处境起死回生。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悦。愿主除去我们心里的不信,在怀疑之处,启示自己的信实。许多人正在围观,看我们如何因信挪去怀疑,因着信,神为我们成就了怎样的大事。

在我们之前,已经有许多见证人,“他们因着信,制服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希伯来书11章33-33节)

主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燥?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与其事情过后才称谢神,让我们现在就赞美祂!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当你道成肉身,进入你所造的世界的时候,人们惊问“这到底是谁?”因为你所行的超过人有限的理性和经验。当我们惊慌失措,向你呼求的时候,你心里说“为什么这样害怕?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是的,主啊,风是大的,浪是大的,在整件事情上,除了门徒的信心,没有一样东西是小的。当我们将一切放大,把你缩小,找不到信心的时候,求你斥责我们,叫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小信的人”,将自己“为什么胆怯”看得清清楚楚,叫我们不当有的恐慌瞬间平静。赐福我们所听见,所领受的真理,叫我们一天一天更深的认识你,能像彼得、保罗那样,用坚定的信心荣耀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