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腓立比书1章12-30节
金句:腓立比书1章27节
“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施洗约翰服事的时间很短,从出来传道,到勇敢责备希律王被下到监牢里,时间并不长。但这短短的时间震动了整个犹太社会,千千万万人到他那里接受悔改的洗礼。
犹太人的历史是充满神迹的历史,约翰却连一件神迹都没有行过。神特意让约翰用自己的好品格“为光作见证”。
以利亚行过神迹,以利沙行过神迹,约翰没有行任何神迹,但这却无损于约翰对基督见证的可信;因为他一生是用公义和圣洁来事奉神的。
圣经记载群众就了他去,他跟社会对话,解答问题。约翰他诚实无伪,事奉主,知所进退。一心彰显主的荣耀,成全主所托付。
旧约是结束在神说,“回转,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的警戒中结束。新约就在施洗约翰“要求人悔改”中揭幕。
圣洁、公义是“基督形象”的表彰,是别人能从我们私下的生活,日常的习惯,我们的品格,我们的言行中观察得到的。它不能伪装,也模仿不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主认识谁是祂的人。凡宣扬主名的人,总要像约翰这样,离开不义。
我们事奉的不是自己的名声,形像、知名度,而是主。要有约翰的心志,让主兴旺,让自己衰微。
保罗勉励腓立比的信徒,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立比书1章27节)。勉励以弗所信徒,“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以弗所书4章1节)
神的话语是为“实践”而存在的,祂的道不是“理论”,而是“生命”之道。换句话说,信息与生命必须“交会”。
唐崇荣牧师说,“先活出你所传的基督,再传出你所活的基督。”与真理合一,按真理而行,别人听见我们所传的,就容易信服。
福音不仅是我们口中所传的“道”,更是我们生命中所活出来的真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福音”的层面,而要“活出”,要带出行动。
对所听见的道,你理解了,有没有去行?不要只有身体,而没有灵魂。
启示录11章1节,约翰说,“有一根苇子赐给我,当作量度的杖;且有话说:起来!将神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主认识谁是祂的人,祂所讲的道要成为“量度的杖”。那些在真教会里礼拜的人,都是被量过的。
福音不是一套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我们每天行事为人的“标准”。你要自问,“我所行的符合神救赎我的目的吗?我是否是基督借着死而复活所结出的“子粒”?”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章24节)
祂让自己成为我们,道成了肉身,为我们死。我们的言语、举止、价值选择,都该成为祂自己的延伸。让祂的“样式”透过我们活出来。让自己成为基督的死而复活所结出的许多“子粒”。
教会是神话语的舞台,不是“表演”的舞台。美国基督徒作家尤金‧毕德生讲过一句话,:“教会是人世间最缺乏特殊性的团体。”
初代教会的信徒信了主以后,所呈现出来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是世人所羡慕,所想要拥有的。使徒行传2章47节,路加说,“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若不让人羡慕,教会怎么可能增长呢?神不是召集一群“菁英”,而是邀请“凡愿意的人”一起因信经历祂大能的改变。
要“活出福音”,就必须愿意“和蒙恩的罪人为伍”,在破碎中见证修复,在软弱中彰显恩典。“福音”不是高言大智的讲论,而是在平凡生活中所活出的“真实见证”。
就在自己家里,就在每天工作的职场,就在与人互动的街坊邻里之间,如同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活出福音”不在于快速成果,只追求表面的成功,而是深耕生命,让基督的样式逐渐显露。
俗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每天在静默中忠心地服事,人们自然会看见神在我们生命中所带出的改变。
早年一位外国宣教士问起一个中国人,“你有没有听过福音?”中国人回答,“我看过福音”。他说,“我认识一个人,过去他抽鸦片抽得很凶,而且品行很差,可是他现在完全改了,信了耶稣以后,他整个人变好了,而且不抽鸦片了。”
他没有听过福音,但是看过福音所带出的果效。
“活出所传的福音”并不只是在“道德”上的呼吁,而是勉励自己真实跟随主,以基督得胜的人性,完美的品格,讨父神喜悦的性情,作为自己向着直奔的标竿。让人看出跟随主的人,真是“不在黑暗里走”,就因着这“生命的光”将荣耀归给神。
主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16节)
今生的价值完全在于它提供我们“荣耀神”的机会。
试问,我们是否在每日的饮食、言语、工作、家庭中,都存着“为荣耀神”的动机?是否常常反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否能叫神得荣耀?”
福音不是仅止于“口头上的宣示”,只是“口号”,而是一条道路,是一种生活,是与基督同行,被祂转化的“旅程”。
信了主以后,我们所仰望的,是永恒的赏赐,而不再只是今生的安逸。当人察觉你是以永恒的眼光看待今生的抉择,不为眼前的成败所左右,而是时刻渴望神的国降临。见证你在人生的困境,试炼中反映出福音的大能,就会留心思想你所传的福音。
清教徒曼顿说:“人倾向于从那些敬拜神的人来思想神。”
世人是借着我们的“生活”来“认识福音”,因此我们的生命必须与所传的“道”相符。
真实的福音使者,不只是“传讲基督”,更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当我们的行为充满节制、公义、温柔与诚实时,就为神的真理作了无声有力的见证。
圣灵正按着耶稣的形像塑造你我。耶稣初次看见彼得,就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彼得。”
传福音,布道的“模式”固然要紧,但不断认识“不改变的福音对自己的意义”同样重要。在我们传福音之前,先深深体验到福音对自己的意义。
当人们要从我们身上看到什么叫做“跟随耶稣”,看见所活出与世上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会想要知道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事实就是,我们人虽然在地上,我们的“灵”却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只要随从圣灵的引导,受圣灵的管理,圣灵就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结出果子来。
别人会因为你不断的用“行动”来支持你的话,从你新生命的表现,看见神的能力,而信主。
保罗将所传的福音内化、具体化,说:“我活着就是基督。”又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11章1节)
耶稣说,“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马太福音5章19节)
今天你有很好的的理论,但是要让爱得胜;你有很动听的言语,但要让人看见你的好行为。只有你让人可以见证你是“真的”为主而活,别人才能因着你的生命,认识主,信主。
清教徒汤玛斯‧波士顿说,“得人如得鱼”的根基在于“跟从基督”。他说,“基督不只是呼召人传道,更应许我们若跟从祂,就必能得人。”
弟兄姐妹,我再说,要在生活中实践我们所传的福音,不是只是在教义的认同。你没有效法主,连你自己都没有跟从主,叫别人怎么跟从呢?只有“与主同行”的生命才能带出传福音的“能力”与“果效”。
传福音的人,需要先努力活出所传的“内容”,这样,所传的才带着权柄与说服力。你先让基督确实成为自己生命的主,才能让基督成为别人生命的主。
你的生活若与所传的“不符”,就等于网有个“破洞”,鱼从破口轻易的就溜走了。
你跟人互动时,对人的论断与骄傲,对世界的贪爱,在行事为人上的不谨守,你的生活就不但不能见证福音,反而成了福音的“阻碍”,就很难为主得人。
汤玛斯‧波士顿提醒我们,真正“得人”的,不是技巧,不是口才,而是“主的同在与能力”。是你对主能力的依靠,借着主在人心里动工而得的。
“得人”的主权在于神,祂要的是忠心。不要只看一时的“成果”。
主说,“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路加福音10章20节)
主是用“忠心”来衡量你,用别人从你身上所得的无私的爱与甘心牺牲来评价你。是以你严守纪律、奋力不懈称赞你。愿我们同有一个心志,齐心努力地活出所信的福音,传出所活的福音,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
请我们一起祷告:
父啊,我们原是你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你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我们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你的恩才成的。愿你用你活泼的圣言引导我们,用你的大能托住我们,使我们明白真理,不叫我们作被你阻挡、丢弃的骄傲人。调转我们的脚步,使我们走在你眼中的正路上。主啊,我们凡事不能敌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给我们受教的心,敏锐的灵,领受你已经显明的真理。不叫我们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你是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愿我们更多领受你自己,顺从你,与你合一。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