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小组读经
问题探讨
什么叫误会?!人们对主耶稣有无误会?
观察(observation)
经文有何特色?(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
1. 据亚拿尼亚所言,荣耀主给保罗的使命是什么?(徒22:15)保罗对亚拿尼亚的介绍是什么?(徒22:12)这对所言的信用度有无帮助?
2. 在耶路撒冷,主又显现说什么?(徒22:18)
3. 耶京的人不领受保罗的见证,对保罗而言是否合理?他回应主的一段话代表什么意思?(徒22:19-20)
解释(interpretation)
经文,看看上文下理、理解经文并且主题是什么?
1. 众人听到保罗的解说,有何反应?(徒22:22-23)这反应代表他讲解因由成功还是失败?到底是保罗不会解除误会?还是犹太群众不听讲解?
2. 千夫长拷问保罗什么?你认为他觉得保罗问题大?还是群众问题大?
3. 千夫长明白整件事的处境吗?
应用(application)
经文与生活。这段经文与自己的生活有何关系?
主的儿女在事奉中一定有被误会的情况吗?怎样面对最有效呢?(约15:18-19)
主的儿女之间有误会又如何呢?
讲义:
徒22:15-24:“因为你要将所看见的、所听见的,对着万人作他的见证人。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受洗,求告他的名,洗去你的罪。后来,我回到耶路撒冷,在圣殿里祷告的时候,魂游象外,看见主对我说:‘你赶紧离开耶路撒冷,越快越好,因为这里的人不接受你为我作的见证。’我就说:‘主啊,他们都知道,我从前在各会堂里把信你的人监禁,又鞭打他们。当你的见证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时候,我也站在一旁赞同;又为打死他的人看守衣裳。’主对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到远方外邦人那里去。’”众人听他说到这句话,就高声说:“这样的人,从地上除掉他吧!他是该死的。”大家一边喧嚷一边摔衣裳,向空中撒灰尘。千夫长下令把保罗带进营楼,叫人用鞭子拷问他,要知道他们向他这样喧嚷是什么缘故。
如果我们是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现在听保罗这样讲,当日主向他显现并说当地的犹太人是不领受保罗所讲的话,我们的心情会怎样?心里更加的不舒服,也很激动、很愤怒。保罗在19-20节继续讲下去,保罗从前的名字叫扫罗,他以前就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有份逼迫基督徒,因为当时他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认为他是异教分子。司提反也曾经在他面前死了,所以他在19-20节就对主这样的回应。
主耶稣说:你赶快逃跑,因为这里的人不会听,不领受你所作的见证。保罗下面解释是什么意思,他想弥补以前的过失吗?但是大家能不能听得出保罗心里面所想的,跟主所想的是相同,还是相反?可能他很难相信自己的百姓拒绝听他的话。因为保罗本人就是曾经热心逼迫基督徒的,这里的犹太人就跟他一样,现在我保罗相信耶稣基督,可能这里的犹太人也会相信。
19-20节保罗说我从前捉拿信耶稣的人,我讨厌信耶稣的人,司提反被害死我也是有份。耶路撒冷的人一听应该是高兴,保罗以前是杀司提反的人,可能有的人说我认识这个保罗。保罗这样跟主讲的意思就是:你叫我走?你说这些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不听见证?保罗不会认为他们不听。他们知道我是跟他们一样的,但我现在改变了,所以现在保罗向耶路撒冷的人做见证。对着千夫长说他们现在这么生气,让我解释一下,从1-20节他就用希伯来话说,那这件事情讲下去21节:“主向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保罗跟主耶稣显现的对话,最后主耶稣没有接纳保罗的想法。仍然说:“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所以主是知道犹太人不相信他,你说你曾经逼迫信耶稣的人,他们也不买你的帐,他们也不把你当做是他们一伙的,即便你把司提反都杀死了。现在保罗告诉大家:“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时候,我也站在旁边欢喜。”但是主耶稣说:“你还是走吧,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
这一大段15-24节,保罗讲完他的话以后群众的反应,一种是:保罗,这样我们明白你了,你原来跟我们也一样,但是主耶稣真的给你显现,还有亚拿尼亚的见证,他又是守律法的虔诚人,大家都称赞他,他也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也认识,让我们也接受耶稣基督吧,这个是第一种想法。可是结果往往都不是这样的。
第二个结果就是大家还是要杀死保罗,看经文,经文里面给我们看当时的情况都乱起来了,非要除掉保罗。其实有三个很明显的原因,他们会那么生气。第一个就是保罗从头到尾都没有解释外邦人进圣殿这件事情,因为这个是他们刚刚一开始攻击保罗的。这个就是21章大乱了群众骚动的原因,是因为看见有一个以弗所人跟保罗一起走路,他们误会以为保罗把外邦人带到圣殿了,这个误会没有解开。
第二个就是21节,犹太人本身他们看到听到外邦人这三个关键词都不舒服,为什么你还要加一句呢?要不你说远远的往万民去就好了,代替外邦人会不会比较好一点呢?其实大部分犹太人人都不喜欢外邦人,他们不喜欢外邦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外邦人没有遵守犹太人的律法。犹太人是很有优越感的,他们觉得他们是神的选民,他们是在伦理道德上信靠独一的真神,每天都是到会堂敬拜,他们这个民族很有优越感;但是如果外邦人跟他们一样的遵行的时候,他们的怒气也没有这么大。而且这里说:众人听到这句话,本来他们都很留心听保罗说话,但是一说到这个外邦人,而且是主耶稣说你去吧,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这些犹太人就更激动了,因为我选民的身分已经不再优越了。这些人早已对保罗非常有意见了,保罗又是跟外邦人这么亲近,现在从希腊、从土耳其和小亚细亚回来,又带着一个以弗所人,犹太人心里面已经气的要命,这是第二个原因说外邦人。
第三个原因就是跟随外邦人的宗教信仰,有这个误解。在这段经文中,还有一个就是主耶稣在圣殿的显现。犹太人一听主耶稣是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是真神,心里面已经有一些偏见,主耶稣怎么会是上帝,明明是拿撒勒人,是木匠约瑟的儿子。然后他显现也可以,但是请你不要在圣殿显现,耶稣可以在什么山上显现,在另外的一条路那边显现,在保罗家里面显现。在他们眼中耶稣已经死了,是不会再重新显现的,撒督该人会这样想。何况他们不喜欢耶稣,一直都抗拒耶稣,竟然这个耶稣在圣殿里面出现,那岂不是亵渎圣殿吗?
现在我们想象跟根据经文这样的解释推测,来到这里群众的反应,下一句23节,给我们看到他们反应的激烈程度。他们的反应是摔掉衣裳,是表示他们的激动忿怒。也有人说衣服的某一块是比较容易撕的,就是一部分袖子或者一个布就把它撕下来。所以:“众人喧嚷,摔掉衣裳,而且把尘土向空中扬起来。”激烈到至极,从地上抓尘土满天飞,就是生气。这个时候千夫长就吩咐把保罗带进罗马兵的营楼里去,听了保罗的表达。千夫长是一个高官,作为罗马的高官,是负责耶路撒冷治安的。他有点讨好犹太人,急切的抓住保罗。
24节:千夫长观察,他一直在场,保罗铐上了手铐,千夫长要明白喧嚷的缘故,他要知道他们向保罗这样喧嚷,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这么严重,把衣服也撕了,衣服也摔到地上,然后把尘土也弄到天上。他就吩咐部下拉走保罗,预备要拷问他,千夫长害怕这个场面会演变成为一场暴乱,所以他立刻控制,把那个保罗带离现场。如果暴动发生,那个千夫长是要受到问责的。
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千夫长,刚才也说了他明不明白整件事情的内容,明白那些人为什么那么生气,这么气保罗。第二个问题是保罗的讲解,在徒22:2说他是用希伯来话讲,大家安静了,3节一直到现在24节保罗的讲解,有没有清楚的达到目的,群众明不明白保罗讲的。从1-24节,应该是不明白的。保罗有保罗的说法,那些犹太人就是听不进去。保罗想借着这个机会作见证,也把他蒙召归主的过程讲清楚,现在这个结果不是保罗期望的。但是他有心理准备,做了最坏的打算。
从今天的题目来看,化解误会更误会,就是传福音要作见证,要讲解是保罗的中心,保罗的努力,保罗的热心,他愿意这样讲。不想只害怕躲避,保持沉默,他要作见证。但在现实里面,我们看到犹太人,正像当初在圣殿祷告的时候主显现所说:这里的人必不领受(18节)。以前他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经历“必不领受,他要走”,现在他再有机会讲给他们听,他们仍是不领受。其实无论保罗怎样讲,这些犹太人根本就不喜欢耶稣,你讲耶稣怎么好,他们都是拒绝的,就是因为主耶稣这个人物。这么多群众不知道是多少,反正合城都乱了,可能有好几千人,但是有没有人心里面会有善良的部分,有聆听跟谦卑的部分,五百个人里面就算一个听明白也是值得的。
但是看经文整体来讲是一个悲痛可悲的情况,所以今天结束之前就问我们自己在生活里,误会是可接受的,因为人跟人不能完全明白。如果碰到误会,解释对方也不想接受,不想明白的话,我们怎么做?在约壹3章,就说到彼此相爱这条命令。经文说弟兄姊妹之间有些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就不要持续,持续性的憎恨,或者持续性的让这个误会延伸下去;反而,需要警醒和有智慧地解决这件事情,实在解决不了就祷告,就沉默,这样总比吵吵闹闹好。祈祷交托给主,不要生气,或者会生气的,那就尝试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