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粤语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启示录10:5-10,让我们在重温的基础上稍作补充,然后再继续查考与研读这卷书10:11-11:3的内容。
读罢启示录10:5-10,或许有人忍不住会感慨地说:“神的奥秘成全了!末日岂不快来了吗?”根据启示录11:15以及以弗所书1:9-10的记载,当神对人类的计划完全启示出来之后,一切的预言都要应验,时代的末日也就到了。
或许还有人不禁会说:“先甜后苦,神的话语竟是这样?我怎样思想也不明白!”根据以西结书3:1-3的记载,神曾在异象中咐吩先知以西结,吃掉那审判以色列民的书卷。那书卷在他口中甜如蜜,但那书卷记载的是毁灭的信息,正如约翰被咐吩要吃下的书卷一样。神的话对信徒来说是甜的,因为它带来鼓励,但它却在我们的肚子里发苦,因为我们要向非信徒宣告那将要来临的审判。
上一次节目结束前,我们说到,领受神话语能从甜变苦,还有另一个实际的例子。很多人开始研读预言时,满腔热诚;可是当要把预言应用在生活上、对他们有些要求时,他们就没兴趣,觉得神的话变苦了。很多人说:“我不想听启示录的信息。我不喜欢其中的预言。这些预言很恐怖!”圣经告诉我们,尽管如此,但神的话会在你的口中变得甜如蜜。可惜很多人喜欢研究预言,只是对未来好奇;但是当他们发现神的话是要帮助人过圣洁的生活时,他们就不愿意作更深入的研究了。约翰一书3:3说:“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如果有人一面研究预言,又一面过着污秽的生活,这会让他精神错乱。我们常听到有些人对预言作很奇怪的解释,那是因他们在心中、在生活上,没有遵行神的话,只对预言有兴趣。很多年前,有位长辈问我:“你喜欢牧养教会吗?”我说:“我很喜欢。不过很奇怪,如果我教导启示录,礼拜三晚上会挤满了人;如果查考罗马书,就很少人参加了。”这位长辈说:“麦基,你会发现,很多圣徒对敌基督的兴趣,比对基督的兴趣高。”后来我发现他说得很有道理。
关于“你肚子发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这句话,学术界有以下五种解释:第一,得到神的话语是喜乐的,但因其内容是传播神的审判和震怒,因此是痛苦的,也是苦的;第二,虽然初次领受预言时很甘甜,但在里面的良心却苦而痛;第三,领受神话语时虽苦,但传讲时甘甜;第四,罪虽起初甘甜,最终却变苦;第五,主的道是听之易,行之难。这些主张都有正确的一面,都能适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尽管如此,可以说最符合这卷书含义的应该是第一种解释。
约翰受命要吃尽那小书卷,意思就是要阅读和默想记载在上面的审判。正如这位天使所讲,这小书卷在约翰口中果然甜如蜜,但肚子却是觉得发苦。对信徒来说,读到神定意要在祂儿子曾被钉十架的地方荣耀祂,心里确是甘甜。读到神要胜过撒但及其众军,确会感到甘甜。读到地上一切的邪恶会被纠正过来,内心确实感到甘甜。然而,研究预言总会有苦涩的时候。圣经的预言会为读者带来自我批判的苦。看见即将降临在离经背道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界的种种审判,就会有苦的滋味;想到一切拒绝救主的人都要落在永远的沉沦中,就会肚腹发苦。
约翰于是“走到天使那里把小书接过来”。天使对约翰说,你拿着吃尽了。“吃尽”原文是“吞吃”、“吃下去”之意,换言之,“使书卷内容完全变为你所有”,“把书记在心坎里”。天使并且告诉约翰,书卷吃尽后,他会肚子发苦,但口中要甜如蜜。根据耶利米书15:16和以西结书3:1-3的记载,耶利米也曾吃过神的话;以西结吃过书卷后也觉得口甜如蜜,但却没有约翰记载的“肚子发苦”。神的话对信徒自然是甜的,但若含有严厉责备和刑罚时当然也是苦的。我们要留意,苦的是约翰自己的肚子,而约翰是笃信耶稣基督的。读启示录10:11我们便知道,书卷上是约翰必须传讲的信息。神忠心的传道人,不论信息对作恶之人的责骂多厉害,他仍不能不说,但态度绝不是幸灾乐祸。心中越是充满神的爱,以口报灾越是苦涩的经历。
不少解经家就是忽略了这一点。例如,有学者以为这苦味是指信徒所受的逼迫。信徒固然要受苦,但却是与这里的苦无关。这里的苦是肚中自发的,而不是由外面而来。另外还有其他学者也一样误会了约翰的意思,他说,书卷是苦的,因为预言逼迫和死亡,但当卷中的信息消化后就由苦变甜了,因为殉道者有“新耶路撒冷”的赏赐等待着他。这又让人感到奇怪了,约翰的叙述刚刚相反,是吃的时候甜,消化时苦。根据创世记6:6的记载,人的罪恶叫神忧伤,认真传神话的人多多少少会体会到神的伤痛。
约翰曾两次被吩咐将书卷拿过来。他走到天使面前,请天使将书卷给他,天使却吩咐他自己将书取过去,而他终于也照吩咐做了。传信息的人不能站在被动的地位,必须直接领受神的启示。约翰将书卷取过来,吃了,果然如上一节天使所言,口甜如蜜,但肚子发苦。
启示录10:11记载:“天使(原文是他们)对我说:‘你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
你可以确定约翰是个面面俱到的人,他相信,各国、各民、各种语言、各种肤色的人都要听神的话。他们要听到福音,因为必须有人警告他们:审判将要临到了。他们进入大灾难时期时,很快就会发现那不是千禧年,而是进入地狱了。这让约翰很担心。因此这忧虑使得小书卷在约翰腹中发苦:他必须在基督再来之前发出警告的预言。我们现在只读到启示录的前半部,后续还有更多的预言。从12章开始,将是一系列新的预言,显示神还有很多话要说。亲爱的听众朋友,研读预言一定会影响你的生命:如果不是与基督更亲近,就是使你远离基督。
这节经文强调了使徒约翰传讲神话语的任务,通过小书卷的异象确认或者唤起约翰所肩负的先知般的使命。将在前面展开的预言并不是单纯重复前面提及的异象,而是通过具体宣布将来所要成就的事,清晰显明神是掌管一切的神,这是关乎全人类的宇宙性预言,并不只限于以色列人或其他少数人。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所有信徒都肩负传递预言的使命,并非只局限于领受特别恩赐的人或传道人。
天使告诉约翰,他必指着多民、多国、多方、多王再说预言。启示录余下的经文实现了这个委托。
启示录11章的前十四节经文是在第六号吹响和第七号吹响之间的序曲。在这一章,我们看到外邦人的期限还有四十二个月,有两个见证人将在这四十二个月里说预言,以及第二个灾祸,然后天使要吹响第七支号角。这一章带我们回到旧约时代。圣殿要面对四十二个月以及之后三天半将发生的事情,还有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区别。按年代,第七支号角把我们带到大灾难时期之后,就是基督再来。在10章,我们看到大灾难结束时的情景。
启示录11:1-9是全书的概要,也是启示录中最难解、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这一章的内容可分为两个见证人的活动和死亡(即1-13节)以及第七位天使吹号(即14-19节)两个部分。两个证人的异象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点:第一,量圣殿;第二,两个见证人的预言;第三,两个见证人被无底坑上来的兽杀死和复活。
启示录11:1-2说:“有一根苇子赐给我,当作量度的杖;且有话说:‘起来!将神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他们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
这正是主耶稣在路加福音21:24所说的时期,他说:“他们要倒在刀下,又被掳到各国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很多人以为在1948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后,外邦人的时期就结束了。可是亲爱的听众朋友,到现在外邦人还在践踏耶路撒冷。你只要到耶路撒冷旧城的街上走一走就明白了。那里不是只有犹太人,而是有各色人种,非犹太信仰的团体遍布全城;他们在耶路撒冷旧城建造祭坛。耶路撒冷仍然受到外邦人的践踏。但是到了大灾难的后半期,外邦人只有四十二个月的时限。四十二个月是大灾难时期的一半(或前半段)。使徒老约翰说:“有一根苇子赐给我。”根据耶利米书31:38-39和撒迦利亚书2章的记载,无论在旧约圣经或是新约圣经,只要看到量器就表示神要处理以色列国了。这个苇子就像牧人的杖。诗篇2:9说杖是用来管教和审判的,诗人说:“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这里是指给外邦人的期限;期限满了以后,审判就会临到。杖也是安慰,正如诗篇23:4所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所以启示录11章有审判、也有安慰。
“神的殿”只限于圣所和至圣所。经文提到“神的殿”,将我们又带回旧约时代;因为神并没有将圣殿赐给教会。今天教会就是圣灵的殿,意思是:基督徒就是圣灵的殿,教堂不是圣灵的殿,只是建筑物而已。以弗所书2:21-22说:“各(或译: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祭坛是指众圣徒献上祷告的金坛,因为献燔祭的祭坛不在圣殿内,而在外院。
甚至在圣殿礼拜的人也要数算。神要约翰起来量度圣殿和祭坛以及“殿中礼拜的人”。神要数算那些敬拜祂的人。神对约翰说:“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这个命令排除了一切不属圣殿的东西。献燔祭的祭坛和洗濯盆都在圣殿的外院。燔祭坛让人联想到基督的十架,这个命令似乎隐喻在这个短暂的大灾难时刻,世人还有寻求基督十架福音的最后机会。这个燔祭坛不用量,世人还可以在这里献祭。“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这句话指出,虽然这段时期仍然属于外邦人,他们的期限只有四十二个月。这证实了主耶稣在路加福音21:24的预言。四十二个月是三年半,就是大灾难的后半期。启示录13:5也重复这样说:“又赐给它说夸大亵渎话的口,又有权柄赐给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个月。”这是敌基督在世上称霸的后半期。启示录12:14也提到这段时期,经文说:“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一载二载半载”就是三年半。但以理书7:25也用这个方法衡量这段期间,经文说:“他必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但以理提到的“一载二载半载”也就是三年半。但以理书12:11又说:“从除掉常献的燔祭,并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一千二百九十日”就是三年半。在但以理书9:27,先知又说:“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译: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译: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这节经文把大灾难切割成两部分。但以理说的“一七”是七年的意思,这个七年就是但以理书里的七十个七,也就是大灾难时期。
“神的殿”是指圣殿里面的圣所,就是只有祭司才能进入的特别场所。这里的“神的殿”象征经历大患难的圣徒。“礼拜的人”是指神信实的仆人。“量”也可译作“准绳”,这个字在旧约多用于表示“破坏”(如以赛亚书28:17;耶利米哀歌2:8;阿摩司书7:7-9),但启示录11:1-2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重建,并从属灵的毒害或亵渎中保守、祝福信徒。这测量并不是指从肉身的毒害中保全信徒,而是象征性、预言性的保证,就是跟随耶稣的人即使被兽害死,他们都必得救,决不会灭亡。这种测量明确分别出跟从主的信徒和崇拜兽的不信者。
“殿外的院子”有以下两层意思:第一,指基督徒的共同体,即信徒当中的不纯不忠之人。当撒但的大试探到来时,他们会加入兽的行列,露出其本相;第二,与“神的殿”一样也指“信徒”,象征兽在表面上战胜信徒。殿外的院子表明在大灾难期间,信徒遭受撒但逼迫的情况。外邦人不是指字面上的犹太人以外的其他民族,而是指悖逆神、迫害信徒的追随撒但的势力。这里的内容表示,在大患难期间,被赋予地上权势的撒但和它的追随势力将残酷地逼迫犹太人和信徒。“圣城”与“神的殿”一样,是指“圣徒”;“四十二个月”是指七年大患难时期,这时撒但对圣徒的迫害将正式开始。
启示录11:3说:“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着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
圣经提到这两位见证人时,没有提供任何线索指明他们是谁。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作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