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经文:罗马书2:3-11
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神不偏待人。

我想大家都明白罗马书是一封书信,是因为作者认识收信者,有一种想要传递给他信息,或者是要告诉一些事情,那是针对这个目的而产生的文学体裁叫书信。所以书信就会有目标,所读的信息经文2:3,开头就挑明了“你”。你看字很大;都是“你”。然后;“你这个人哪,你评断做这样事的人,自己所做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虽然字里行间没有用上“你不可论断”的字句。

似乎保罗好像隐隐约约在警告或指控罗马书的收信者,你们这群爱论断的人,你要知道你是很爱论断,但是你却跟他们、跟那些人;你论断那些人有着相同的作为。我们读完这一句,或者是我们读完刚刚的信息经文,难免会有着;对对对,保罗好像也在对我们说话,毕竟都是“你”,对不对?我们现在读好像就在对我们说一样。但身为今日基督徒的我们,我们对保罗这样子的劝告,责备或指责你要怎么想都行。我们不会觉得太难面对,因为我们都看过耶稣在福音书针对论断的教导。太7:1;“你们不要评断别人,免得你们被审判。因为你们怎样评断别人,也必怎样被审判;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所以,我们读因着这个理解,读了保罗的书信;罗马书二章3-11节这个段落,我们的反思大概就是关注在这个逻辑的衍生!

我们不要随意论断、批判,我们也没很好,所以我们不要去做,我们都知道世人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没有一个义人、我们不好去论断、不好去评断,没问题。我们都说我们也是一个蒙恩的罪人,所以不论断是对的,是好的。是,是这样没错!但是如果我们只这样理解,只单纯这样觉得,只觉得不要论断就是对的,这样其实有点可惜。因为跟马太福音不一样的是;保罗在他的罗马书里头,其实并没有说不要论断、不要评断。我们所看过一章的内容,1章的18-32节;保罗在做什么?他其实是在教导读者、教育读者如何去论断他们,也就是去确实评断跟分辨这个世界的罪恶与错误。非常非常多!18-32节非常多,我们其实看不完,但大家之前都读过,应该都记得,都在讲的那些恶、那些不好。

若我们读到了2章,要读者不要去论断、分辨,其实我们都会觉得有点突然,对不对?有一种那种变来变去;立场摇摆的感觉。那我们到底是要论断,还是不要论断?要评断还是不要评断?要分辨还是不要分辨?如果我们这样把1、2章接在一起看,我们突然好像觉得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而且如果保罗是要读者,那你们就先把自己变得够好再去论断。成为一个跟世界、跟他们不一样,那个完美无瑕疵的律法遵守者,然后再好好的论断他们的话,这基本上跟后面保罗的罗马书核心的信息:因信称义的内容是相冲突的。

3:20讲的非常明白;“凡血肉之躯没有一个能因律法的行为而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要人认识罪。”、“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或许保罗在2:1-11节这个段落,有比我们刚刚所以为那个乍看之下;不能随意论断,那更深刻的心意是要传递给我们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思想的方向。

首先,保罗真的此刻是在对读者;也就是对我们这些读者说话。如果保罗是要对读者说话,是这个目的的话,在2:1使用了这个“你”,其实所有2章的“你”都是,下文必须是复数,才能是指那个读的读者们。但保罗在这边用的是第2人称─单数,也就是针对一个人。这代表的是;保罗在这一个段落并没有是要直接对收信者说话。是使用了一个希罗时期常见的写作技巧,他为自己创造一个假想角色,然后再与他对话,透过他跟这个假想角色;这个你的对话,这个来回的论述,并且立场的切换跟转换,让读者可以透过这整个过程,感受到一个信息或意念,所以这个“你”是保罗为这一篇论述创造的假想角色。但这假想角色是什么身份?否则在2:17明白的说是;“倚靠律法,以神夸口,知道神的旨意,从律法受了教导而能分辨是非;”自称是犹太人的人。保罗说:我的假想角色是犹太人。

保罗不是要强调犹太人这个身分的败坏与堕落,保罗也是犹太人腓3:5-6,“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保罗设定为犹太人,其实他更多是要强调一个救恩历史的进程,也就是9-10节重复出现的先与后。一个先被神拣选,先认识、先经历神、先得到上帝律法、先能比世界更明辨是非,也是先遇见耶稣救恩的那个族群称为犹太人。

所以当我们把对犹太人的坏的印象放在一边,我们重新来想想,我们刚刚所念过的2:17;“倚靠律法,以神夸口,知道神的旨意,从律法受了教导而能分辨是非;”这样的人,“深信自己是可以给盲人领路的,是黑暗人中的光。”(罗2:19)这其实都是蛮好的事情,蛮正面的评价,对不对?是一个完完全全有这样理解、认识神的犹太人。那这样的人可能在世界活着,他理所当然会先来论断、评断、分辨世界。这是什么样的处境?大概就像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头比喻》那样描述的那样的自然,他就是那个在家里头看着他的弟弟跑出去外面吃喝嫖赌、败光家产,他是一个与父亲同在的大儿子,他明明白白的知道弟弟是个罪人,对不对?这不会是一个有错、有问题,或者是什么很骄傲的判断吧!这是一个事实。犹太人确实拥有这一切律法,他可以很好地论断、分辨这个世界。

所以这一个对话中的“你”,这个先认识上帝的犹太人,我们放大点看,用我们今天可以有的认知与理解来看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受了教导;能分辨是非的老基督徒。老基督徒的意思不是说年纪老,是说你信主的时日久,经历深厚,你也可以称为属灵前辈或资深的基督徒。保罗跟这样的一个信徒在对话,然后我们其他读者是坐在旁边看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听他们的论述,试着从这整段保罗为我们设计的对话场景当中去理解我们的信仰。从何理解呢?2:1的第一个字原文;希腊文它是一个连接词,它直接指明代表是今天我们所读的信息经文1-11节,是连结并承接一章的尾巴,也就是上文我们刚刚所说1:18-32节的语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论断代表是你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世界的事实,你明白;你分辨出来这个世界充斥这样,所有这一切的罪恶跟混乱,比如我们看见专门骗老人退休金的金光党,或我们看见把人骗去或绑架到缅甸诈骗园区去当猪仔的诈骗集团。我们看见这些人,基督徒不会像世界的其他人一样,有的人是羡慕,基督徒不会像其他人一样羡慕;轻松做诈骗可以住豪宅、赚大钱、开名车。基督徒不会认为用工作或旅游的名义;把人家骗去当奴隶、打诈骗电话,是一个降低人事成本的聪明策略。

基督徒应该是觉得愤怒,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恶!我们应该把这个心中充满邪恶、贪婪、恶毒的人来制止他。我们如果看见虐待小动物的话或虐待孩童,或以欺负人为乐趣的霸凌者。我们基督徒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心思满是凶杀、纷争与毒恨。他們做出这些伤害人的行为,他們羞辱了神创造的美好,人是神创造的美好。他們必然会在他們的身体得到神所说那应得的报应。

所以保罗用这样的例子,一个众人都能明白,我们进行了分辨,他就告诉我们;你在什么事上评论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在什么事上,我要说不只是,注意是:不只是,强调所谓单向的对应。单向就是什么事对什么事,你在什么事上评论人,就在什么事上定什么罪这叫单向。举例:当我们论断有一个人,他是……好不要用论断,评论或分辨,或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内心充满嫉妒、热爱纷争,口里都说毁谤话语的人。当我们这样觉得有一个人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自己理所当然会被神检视;我们的心是否也有着嫉妒、纷争、毁谤的心思。是,可是我们真的就会是这样的人吗?

弟兄姊妹,我们能够分辨不代表我们跟他一样,对不对?当我们好,假如我个性比较好,我就是弱一点,然后我就不爱争竞,我什么都随和、随便,我就是没有一丝丝的嫉妒。然后我很胆小怕事,我就没有想要有任何纷争,那我觉得对人说那么凶恶的话,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不敢讲。我也没有想要毁谤,我真的打从心里没有嫉妒、纷争、毁谤,我真的我没有犯这个罪,那为什么我要因着我分辨、论断、评断那个人真的做了嫉妒、纷争、毁谤的事,我要被他在同样的事上定我自己的罪啊!这样定下来我应该不是犯这个罪的人啊!这就是我刚刚强调,不只是单向对应的原因。

我刚刚说有两个层面,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的另类层面意思是:当我们明确的知道,你眼见的他真的犯了律法中的罪恶,随便什么罪都行,我们还是说刚刚的纷争、毁谤、嫉妒,我们还是三个,我们看见了。可是当你真的看见、明确分辨也是对的时候,他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的时候。此刻神看我们,不是只看我们有没有这三个问题,而是通盘检视我们这个人;是不是上帝的子民的标准。怎么说呢?因为刚刚有念过“律法使人知罪”,律法使人知罪是圣灵在我们的心中才能达成的效果。人无法说出自己不知道的道理,所以当人能够正确理解上帝的旨意,并且以此分辨是非与不义的时候,约翰福音14:25-26明确的告诉我们“我还与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已对你们说了这些事。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把一切的事教导你们,并且要使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是因为圣灵保惠师,是那父因他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把祂一切的事教导给我们,使我们能够想起主耶稣,想起上帝所说的一切话。有圣灵感动与提醒,从律法中能够分辨,使自己辨认罪叫知罪的人,肯定是认识神的人,也就是上帝的子民。

所以对神来说,当我们能够分辨属神的是非对错之时,祂就会用子民的标准来检视我们这个人,而且是整个人。意思是当我们看着这个纷乱的世界,当我们的心因着所见的人、事、物,我们看见那个人,我们在他的身上明辨了是非对错,知道孰是孰非,上帝同时间就在看我们心中的另一个角落。其他的心思意念。好,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看见诈骗集团跟连续杀手好了,我们看见这一切就是上面所写的;假设我们定义诈骗集团跟连续杀手是邪恶、贪婪、恶毒、凶杀、纷争、毒恨、毁谤的时候,我们很清楚我们没有做这一切,我们心中连想都没想过,我们完全就没有做这些事情,我们知道我们完全没有说我们比较好,我们比那些诈骗集团,比那些连续杀手好,我们一点都不邪恶,我们也没有比他们贪婪,我们也没有恶毒、凶杀、纷争、毒恨。是,我们没有比这些坏人好,的确是。但再精确一点说,我们只是在邪恶、凶杀、纷争、毒恨、贪婪、恶毒这几个项目上比他好,但其他呢?

有时候新闻都会特别在一些社会案件的报导上,加上一些额外的描述。比如说酒驾、开车撞死人都是孝子,去当诈骗集团的都是老师眼中;所谓善良亲切的好学生。听到这种报导,我们都会觉得记者或写这则新闻有别的意图。很可能我们觉得要当个笑话看,根本不可能是真的。他都是诈骗集团,怎么会是好学生。可是,一个贪婪的人,难道他就一定也要很爱说别人坏话吗?一个好勇、斗狠,时常纷争、凶杀的人,难道他就不能是一个言而有信、有情、有义的人吗?如果,如果有这样的可能,那么我们刚刚说我们在邪恶、贪婪、恶毒、凶杀、纷争、毒恨比他们好,那我们真的都是一个比他们好的人吗?

有些时候,当我们的答案是非常肯定我们比他好的时候,或许,或许是我们用了分级加权的角度在读1章的18-32节,因为这一些是那些社会所公认的,不是普通人会轻易触犯的重大罪恶。我们为这些罪恶添加了加权比重,他做这些特别坏,我怎么样都比他好。不一定大家都会这样想,更可能的是,我们不常也不曾检视过自己的内心;那些其他的小角落。我们并没有花费心力去感受到自己其他的那些不好,这大概就是人性的软弱。当我们把有限的意识、焦点;放在那些严重的、较稀少的过错罪犯,或者是过错罪犯之上的时候。比如说放纵可羞耻的情欲,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我们关注的是有没有贪婪、恶毒、嫉妒、凶杀、纷争、诡诈、毒恨的时候,很可能其实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心力跟空间去思考,我们真的不说别人坏话吗?我们真的不侮辱人,不自傲、不制造是非,我们真的有怜悯人吗?而且,弟兄姊妹,我们真的不曾怨恨过神吗?

遭遇灾祸、病痛或不公不义压迫的时候,弟兄姊妹,我们看着那些出名的;恶名昭彰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过着吃香喝辣、养尊处优的生活,那我们心中很可能就会不自觉地埋怨,上帝啊,我是一个认真守律法的基督徒,我祷告、我奉献、我135固定扶老太太过马路,我246我去查经班、我去祷告会、我去团契,但为什么他们;那些恶人,过得比我好啊!

我们或许会觉得他们是恶,我不是他们,所以我们不是恶。但神审判的标准只能这样狭隘吗?保罗的焦点不是要基督徒不要分辨罪恶,而是不要当你会分辨罪恶的时候;却忘了省察自己。这是我们人性的软弱,我们看见那些出名的、有名的、很坏的,我们不自觉地觉得好像自己比较好。保罗不是不要你分辨,是告诉你你分辨之后,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别忘了要省察你自己啊。好,保罗这样讲;与他对话的那位假想者是没有接受的喔!所以罗2:4-5发起了一个针对这个假想的对话更强烈的质问:你不接受嘛!所以,好,这是你藐视神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吗?你不知道祂的恩慈是来领你悔改吗?你竟放任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累积愤怒,在愤怒的日子里;神公义的审判要显示出来。这是更强烈的质问!

好,藐视,我们一般认知藐视这个词多半是“看不起”,一种主观意识上的不屑一顾。但不要忘记,我们刚刚说,保罗的对话者是个犹太人,是一个以神夸口的老基督徒,他并不是一个与神作对的仇敌!保罗这里所用的藐视,他下文原文更趋近意思,他更趋近一个选择的轻重,同一个字在马太福音的6:24是,“一个人不能服侍两个主;他不是恨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服侍神,又服侍玛门。”重这个轻那个的“轻那个”,这是藐视的同一个字。

代表是一个知道神旨意的人,从律法受了教导能分辨是非的人。当他在生活中看见周遭世界罪恶的时候,如果他一直分辨,他觉得自己是很好、很棒、很优秀、忽略了;甚至是不愿意去省察自己心中是否有恶念,他的这一个选择,不管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这个选择,都是轻看了上帝给人的宽容跟忍耐,以及神要领人悔改的恩慈。

恩慈的神,弟兄姊妹,世界不太认同我们这个说法,对不对?常常有人会跟你说,你是喔!你这世界真有一个恩慈、良善的神,那么世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患难、困苦与罪恶呀?这位恩慈的神为什么都不介入,我们通常就会用这段经文前面两句话来说,“神的宽容与忍耐。”但过往我们讲宽容跟忍耐的意思是:就是神等待那些行恶的罪人悔改的宽容,忍耐他们继续做,这是要给他们的宽容跟忍耐,所以不制止他们。让这些事情继续发生。提出刚刚是没有恩慈神的外邦人,可能不见得接受你这些说法,原因是:那对这些善良的人公平吗?我们隐隐约约也会觉得,神的宽容跟忍耐,好像对善良的人是一种不公平的要求跟牺牲。

所以我们思想神的宽容跟忍耐,我们会把心力放到探寻神在那所谓;恶世上公平与宽容的界线,我们试图了解上帝;祢到底怎么去做一个价值判断跟选择。保罗在罗2章引导我们用神的恩慈去回应;更全面的思考这个答案。意思是我们刚刚有强调了,无论是作恶之人,他在犯罪的痛苦当中;内心痛苦,他得到了神的宽容跟忍耐,他悔改了,或是旁边那些看着这些罪恶,警觉到他也要省察自己内心的人,这两边的人同时都拥有了一个悔改的契机,带来更新变化的起点跟开端,悔改是人领受神丰富恩典的唯一条件。所以11节明明白白地说;“神不偏待人”,意思是祂给所有人因着你眼见所有的罪恶不堪、困苦、患难,通通都有了一个悔改归向神的契机。

我们通常看这个“神不偏待人”,我们太多时候都是关注在犹太人的应得的刑罚,因为前面讲犹太人,加上我们对他的坏印象。所以我们都觉得这个不偏待人;就是针对你们那群自以为义的犹太人嘛!你以为你是神起初的选民,你就在审判中得到一个优势,没有啊!不好意思。公义的神必定按照各人的行为审判各人,因为神是不偏待人。我们大概就是都是要解释,这样是对的,但问题这只是保罗的前半信息。9-10节我们刚刚有看过,他都强调先加给犹太人,后加给希腊人,这是一个交错配置;在希腊文学里头。但是这个交错配置不是只提困难、患难、困苦啊!这个交错配置他同时也说了荣耀、尊贵、平安,这就是另外一半的信息。

人的公平会偏颇,每个人对罪恶的敏锐程度,有的会特别高,有的会比较低,人与人之间对罪恶的认知程度实际上有落差,所以这很多时候都在争吵什么是罪恶?这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有限的人,我们大家都太有限。

按着神领人悔改的恩慈来理解,是无论人按着自身律法所理解,他无论理解到什么程度,他无论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公平,他看见什么的,只要他发现他觉得他看见罪恶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先回头好好的省察自身。

那么不论我们每个人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大的罪恶认知差异,都会先带来一个相同的结果,就是人人都机会省察自己的内心,這是神的恩賜。所以保罗在第5节说的亳无余地,“你竟放任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累积愤怒!在愤怒的日子,神公义的审判要显示出来。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这代表的是:除了悔改之外,你没有办法去不为自己的累积愤怒。

如果你觉得我就常常去读经,我读很多的妥拉,我把律法看得更熟,我有更好的分辨,我知道更多的罪恶。但你却缺了那个自己应当悔改的觉察,你积蓄的不是读圣经会得到的生命跟福分,你积蓄的是神的愤怒。所以亲爱弟兄姊妹,保罗特别用这段假想对话,让所有人明白上帝处理罪恶的态度,并不是只停留在最后审判的结局,那个结局的审判,而是在我们生命的过程当中,让恩慈与公义同时并进,因为我们这些软弱的人只能先看见后悔改。我们没有办法凭自己悔改,所以耶稣来,耶稣来做什么?约翰福音3:16-17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一的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因他得救。”

耶稣基督的救恩必然先于人悔改寻求祂的意念之前,这是因为我们人真的太有限了,我们都亏缺了神的荣耀,连一个义人也没有!没有正确的视野,我们也无法凭自己找到;在这罪恶迷雾当中的出口。一个真正的事实是:我们是软弱无力到觉得自己该悔改都做不到;如果没有耶稣基督来的话。所以在顺序;看见后悔改,在我们这一个罪恶的世界是一个必然的事实。罗马书是这样说的,当你看见你就知道神有多爱我们,“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我们看不见的时候神就来了,让我们看见世上的罪恶,当那些人还看不见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神让我们用这样的对比,保罗特别用这样子的一个方式,让我们明白经历罪恶、患难、困苦,是让我们有机会,意识到自己也该省察悔改。

所以神说“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7-28)神藉了祂所有奇妙难测的作为,在我们生命的过程当中;旅程当中,无论好事、坏事、恶事、美事、大事、小事,其实每一件事情都是神的恩慈,为要领人悔改。那鉴察人心的知道圣灵所体贴的,知道我们真实需要什么。当你软弱到不得知道自己怎么悔改的时候,就会碰到了一个能够促使你;或提醒你、帮助你悔改的世界,因为圣灵是照着神的旨意,神那恩慈、良善要你悔改得永生的旨意,替圣徒祈求你经历这样的事。当我们承认这个事实,我们知道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得益处,就是成了那个神旨意被召的人。

这样的人能很爱很爱上帝,因为他明白了自己的软弱与有限,知道过去的自己,或者现在的自己,心是被罪恶的世界所扭曲的,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装满了许多神所不喜悦的意念,是一个知道自己虽然如此不配,上帝仍让祂的独生子;先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是一个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被上帝爱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从保罗所说的;那昏暗的心当中悔改过来,以爱回应上帝,我们爱是因为神先爱我们。所以保罗说的;不是叫最会论断罪恶的人得益处,也不是叫最完美无瑕的人得益处,而是叫这位爱上帝的人,一个明白自己需要省察悔改的人得益处。

透过我们生命每一段的经历、每一段的旅程,这益处是一点一滴的累积,使我们逐渐成为保罗在2章所说;那个不自私自利,恒心行善,努力去见证神的荣耀与尊贵,追求不朽坏生命的基督门徒。我个人觉得加拉太书6:1-9,就是刚刚这样子的门徒最好的诠释。

“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要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自己也要留意,免得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这样就会成全基督的律法。人若没有什么了不起,还自以为了不起的,就是自欺。各人要省察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口的只在自己,而不在别人。因为人人必须担当自己的担子。在真道上受教的,要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与施教的人分享。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因为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肉体撒种的,必从肉体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因为若不灰心,到了适当的时候就有收成。”

就是保罗所说的,当我们恒心行善的时候,神给我们的报偿就是永远的生命。当我们按着加拉太书所提醒的;走完人生的旅程,让这益处一点一滴累积在我们生命当中,成为那个不自私自利、恒心行善,努力去寻求见证神的荣耀与尊贵,你所追求那不朽坏的生命,神就应许报偿给我们。这就是我们的过程与结局。

我们一起祷告:
父神谢谢祢,你告诉我们,祢是爱我们的神。祢万事按着祢的旨意为我们预备,当主祢知道我们的信心必须经过考验;才能生忍耐的时候,主祢要我们经历所需要的艰难。主当我们缺少智慧的时候主祢告诉我们;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都不疑惑,我们必能做正确的分辨与判断,甚至是检视我们自己的内心。主求祢帮助我们,因为祢是美善的源头,各样的恩泽与赏赐都是从众光之父祢那里来的,在祢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愿主祢的圣灵引领我们、帮助我们,使我们在祢所造万物当中成为这初熟的果子。谢谢主,祷告奉靠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