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罗马书11:1-10
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你们岂不晓得经上论到以利亚是怎么说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样控告以色列人说:“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神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如经上所记: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从罗马书第9章的中后半段以后,保罗就一直在告诉罗马书收信的读者;也同时告诉我们说以色列人他们并没有被上帝弃绝,他们会得救。我们今天会一起来;透过这段经文来思考上帝的拣选还有弃绝。保罗讲到以色列人他们惠蒙拯救。那在罗马书的11:1-4里面,保罗提出了两个凭据说为什么以色列人会得拯救。首先,保罗说因为他自己就是以色列人,所以他得救了,就表示上帝没有弃绝以色列人。我们都知道保罗的得救是非常戏剧性的,是上帝在保罗前往大马色的路上,从天上用大光显现照耀他。所以保罗信主可以说是上帝直接的干预还有拣选,他才会认识主耶稣基督,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交托在主耶稣基督的手中,承认主耶稣是他的救主。

紧接着保罗他提出第二个证据,第二个证据是什么?保罗引用的是先知以利亚的故事。我们如果看列王纪的话,就会知道以利亚是一个被神大大使用的先知,可以说是旧约里面先知的代表。那以利亚他在这段经文背后,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以利亚得胜了,那四百五十个巴力先知被杀。可是这个时候,北国的皇后耶沈别非常的生气,耶洗别就烙了一句话狠话,她说;“明日约在这个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降罚于我。”(王上19:2下)以利亚虽然是一位很伟大的先知,他也被神所使用,但是他听到这句话之后他就软弱了,然后他就逃跑了,一直跑一直跑,跑到了何烈山。

那在何烈山里面神就向他显现,问他说:“以利亚,你在这里做什么?”(王上19:9)”以利亚就这样回复上帝说:“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那个时候上帝怎么会回复以利亚,上帝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所以保罗他透过以利亚先知的故事,他要告诉他的读者,其中也包括犹太信徒,也有外邦信徒说:在一个非常混乱黑暗的时代,也许我们人觉得好像没有人跟随耶和华,没有人跟随上帝了。但是上帝依然会在这样的状况之中存留祂的子民,保守祂的子民,让他们不偏离祂的正道,紧紧跟随祂。

所以保罗在11章的一开始的这四节,他就提出了二个以色列人蒙拯救的凭据。在这四节经文里面,我们要注意到说并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他们都会被上帝所拯救。像先知以利亚的例子,在那个时代里面,只有上帝特别保守存留的这一些人,这一些以色列人,他们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是真正的被神所保守还有拯救的。所以在上帝的拣选里面,我们要区分两个观念,一种是上帝在历史中的拣选,另一种是上帝在永恒旨意中的拣选。上帝在历史中的拣选是说:像上帝在西乃山的时候,祂是下他的十诫跟律法,跟以色列这个民族立约。所以在立约之后,在当时候的以色列人以及以色列人的后裔,都在这个律法之约;都在西乃之约的整个盟约下面,所以在历史上以色列民族他们是被上帝所拣选的。但是在历史上这个与上帝立约被拣选的民主,是不是他们在这个盟约下面每一个人都得救呢?

我们看旧约很明显的发现没有,就像在以利亚的时代,真正的紧紧的跟随上帝,蒙上帝所保守和拯救的,就只有那七千人,以利亚或者是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人,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的人而已。而这部分蒙上帝所拣选还有保守的人,他们是上帝在永恒的旨意里面所拣选的,定义要拯救的。所以我们看到旧约里面以色列这个信仰群体,这个与上帝立约的群体里面;的确在这个国家民族里面,他们跟上帝立的约,所以上帝在历史中拣选了以色列整个民族。但是在历史上被上帝所拣选的这个民族,不代表说他们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会得救,只有在永恒的旨意中被上帝所特别保守、拣选的那一些以色列人,他们才有得救。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应用到现在在地上有形的教会之中。上帝祂的确拣选了教会,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地上这个有形的教会之中;一直是稗子还有麦子并存的,不是每一个口里称呼主耶稣说主啊,主啊的人都得救。有很多人也许表面上说信了,甚至受洗了,也照常来聚会,但是他们的生命并没有真正的交托在主耶稣的手中,他们并没有真实的信心来跟随主。而这样子麦子还有稗子并存的状况,一直要到终末上帝的审判来临的时候,才会真正地完全被显露出来。只有真正蒙祂在永恒的旨意拣选的信徒,才是有真正的信心才可以得救。我们做这样的区分,并不是要大家去互相论断说;你是稗子,我是麦子,你得救,我没有得救,并不是要做这样的论断。而是要警戒各位弟兄姊妹,包括我自己,我们要时常省察说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信心,我们所存的信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心,也鼓励弟兄姊妹,我们要常常回到主耶稣基督的恩典,还有上帝所赐下的真理里面,行在祂的道路上,以免我们以为自己是得救的,结果到最后我们反而是被弃绝。

紧接着保罗讲到这样的拣选是怎么样的拣选?这样的拣选是出于恩典的拣选,我们看到罗马书11:5-6这两节经文说;“如今也是这样,照着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出于恩典的意思就是:上帝拣选这个人,拯救这个人,不是因为上帝欠他,所以上帝一定要救他。上帝出于祂的爱还有自由的旨意,还有祂的主权,决定把这个恩典赐给他,把这个拯救的福分,这个拯救赐给那一个人。

所以上帝不是说我欠你,所以我一定要救你,恩典的意思就是说;上帝完全没有任何的义务、责任要拯救他,要给他恩典,但是上帝还是出于他的爱、主权和旨意赐给他,既然是这样子的话就不是说;我们可以靠自己的任何行为,或好处来赢得这样的恩典。我想大家如果去市场的话挑水果;就会发现那个水果摊里面,就是大家都会去看;像苹果要看它的纹路哪一个比较好吃起来会比较甜,然后就会挑挑挑,然后剩下的就是比较酸,比较不好吃;或看起来比较烂的这些水果留在这个摊位。我们被上帝所拣选还有拯救,并不是因为我们很好,所以就赢得了上帝的喜悦,而是上帝祂本身;祂决定就出于祂自己的旨意还有爱,就决定拯救你。

关于恩典在救恩上所扮演的角色呢?在教会历史中其实有很多的错谬的教训出现,像是伯拉纠主义还有半伯拉纠主义。我们如果去看教会历史的一些介绍,可以知道一个被神重用的教父奥古斯丁,他在世的时候曾经跟伯拉纠,还有半伯拉纠他花了很多力气在处理这些异端。那这些异端大家可能会想说这都是历史上的事,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这些东西好像也是很抽象,就跟一般的信徒完全不会扯上边。但是弟兄姊妹这些异端之所以出现,都是在某个具体的时空之中,在某个脉络之下产生的。当时候会产生这样的异端,一定有他的原因还有理由。而这些异端其实并没有消失过,历史上的这些异端其实都不断反复的;在教会之中以不同的形式来显现。

首先我们来看到伯拉纠主义,伯拉纠主义它认为说,人他可以靠着自己的好行为得救。伯拉纠他是一个非常敬虔的僧侣,但是他的神对上帝的救恩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他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在亚当的罪里面堕落,亚当只是一个负面的教材,所以我们没有被所谓的原罪所影响,我们每一个人还是都可以靠着自己的自由意志,还有好行为活出上帝所要求的那一个状况,所以可以靠自己得救。关于人可以靠好行为得救这件事,我想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这就是一个很错误的教训,是一个很显而易见;在圣经里面可以看见;就是不是圣经的教训。但是,另外有一种更隐而未现的,关于看好行为得救的看法,就是半伯拉纠主义。半伯拉纠主义是说:没错,我们也许的确有被罪所影响,我们在罪里面堕落了,但是半伯拉纠主义他主张说:人可以在没有上帝恩典的帮助下,主动去寻求救恩。在奥古斯丁以及随后比较正统的救恩论,我们都是认为人被罪所影响了,所以我们的自由意志,我们的心思意念都被罪所败坏了,我们没有办法主动的去寻求神。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可以回应上帝的恩典,相信主耶稣基督的福音,都是因为圣灵先在我们的心中工作,祂柔软改变我们的心,使我们愿意去回应我们所听到的福音。

所以在上帝的恩典的作用下,每一个基督徒能够回应神,能够接受福音,都是因为上帝祂先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的心中动工,使我们的心还有自由意志可以被改变,再进一步去回应上帝的救恩。所以,在神学上就叫做被动中的主动,我们主动的回应是基于上帝先在我们的生命中动工,我们才能够主动的回应。所以其实整个救恩,我们一开始能够信都是出于上帝祂主动的恩典。但是半伯拉纠主义它认为说:人能够在没有恩典的状况下主动寻求救恩,那这种状况其实也跟靠好行为;靠自己得救是一样的。因为这就代表说;像是如果我能够在没有恩典的帮助状况下,主动去寻找、接受这个上帝的救恩还有福音的话,那是不是代表我有一些特质,例如说我的理性比较坚强,或我的意志比较坚强,比较能够反省,所以我察觉到自己的罪,所以我比其他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求救恩的人,在这方面更突出、更优秀,所以我会得救是基于我这部分的优点,我这部分的特点。所以就不是完全出于上帝的恩典了,而是有一部分是出于我自己。

大家可能会觉得半伯拉纠主义这个说法好像很抽象,但其实它在我们的平常的教会生活之中会蛮常听到的。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我前一阵子听到有一位老弟兄作见证说他是怎么信主,他就说他在年轻的时候,虽然来教会聚会蛮久了,但是他那时候并没有真的相信,他一直想说;就告诉自己,还有告诉他的另一半说:等我退休之后,我再来好好的信就好了,所以现在我就是半吊子的信或不信没有关系,到时候我再来信就好。大家有时候传福音可能都会听到这种说法,那个人就说:“嗯,我觉得这个信仰很棒,主耶稣也很棒,但是我觉得我现在不需要这一个救主,等我退休或者是老了,甚至快死了,我再来信这个耶稣基督就好了,等那时候再说嘛,反正时间多的是,我那时候也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信啊!”

这种说法就是认为上帝的恩典还有救恩,完全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上帝的救恩很像是一颗药丸。你知道这颗药丸,他把它当成一颗药丸,就是这颗药丸可以治百病,只要吃了之后你就什么罪都赦免,你还可以得到永生。但是你觉得呢?我现在还没有要死,还没有到死的时候,我先不用吃这颗药丸,我就放在旁边,等我真的就是玩够了,够本了,那个我已经享受完罪中之乐了,然后我觉得我的生命差不多了,我准备要离开这个世界,我再来吃一下这颗药丸,吃了之后要到罪除,我就可以去见上帝,然后在永恒里面享受上帝所赐的永生。这样棒不棒?就是你脚踏两条船,什么都跨到了。这就是把恩典当成是自己可以随时掌握,所以你有时候,你觉得需要你就去找上帝,不需要你就把祂丢一旁,这是半伯拉纠主义的思想。

另外一个常见的想法是:我前一阵子去一各团契分享,然后那个分享之前他们有做一个问卷调查。有一个学生他就问了这个问题,他说:主耶稣说,凡看见妇人如果动淫念的,他就犯了奸淫的罪(太5:28)。我想这个学生的逻辑学得很好,他说这样子的话,我们哪有可能不动淫念。就日常生活中,你看到那么多异性,你可能都会有一些想法,他就说反正你都动了淫念了,那你就犯了罪了。你犯了这个罪那你为什么不多犯一点。你心里都有那个念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更进一步的去做,就是无论是发生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你就一次做个够本嘛。然后做了够本之后,你开心了、满足了你再去跟上帝祈求、悔改;还有赦免就好了。他问说为什么这样不可以?

弟兄姊妹这样子的看法也同样的;类似这种半伯拉纠主义的思想,同样的把上帝的救恩看成是我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东西。就把它看成一颗药丸,就是我觉得需要的时候,我一定可以拿到这一颗药丸,我觉得不需要的时候,我就把它丢一边去,我就尽情地享受过我自己的罪中之乐,过我的快乐人生。但是这样子的半伯拉纠主义的思想到底有什么问题?首先他就完全跟圣经的教导抵触。我们如果继续看罗马书11章后半段的经文,下面是说我们是野橄榄枝,然后我们就是被接上去的。(罗11:17)所以从圣经的很多用语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救恩,不是出于我们自己。那个起点不是我们自己去寻求神,而是神来寻求我们。所以野橄榄枝可以自己有长脚,然后就上去把一些旧的橄榄枝拆掉;把它砍掉,然后自己接上去吗?我想橄榄枝没有这个功能,我们能够被接到橄榄树上,是出于上帝的作为。再来,是这样子的思想;半伯拉纠主义的思想,认为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寻求上帝的救恩,是轻忽罪的严重性还有后果。这样的说法是以为只要我愿意,我随时可以悔改,接受主耶稣基督的救恩。但这样的说法忽略了罪会逐渐的腐蚀你,让你到一个地步是没办法回头的。

有时候一开始,我们可能只是想说,我们就做一点点踏出去一步就好了,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可能甚至都没有察觉,你已经回不了头,你也不想回头。就好比婚外情,有一些人一开始可能只是想说:喔,我就是跟一些异性的同事,去跟我觉得比较漂亮;或比较帅的同事稍微吃个饭。我们单独吃个饭、喝个茶享受一下那种;就是跟漂亮的异性独处,然后有种调情的感觉而已。但是渐渐的这种感觉再满足不了他,所以更进一步、更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到最后他再也不愿意回头,他就抛弃了他的家庭,也没有看见他已经陷在罪中,所以不愿意悔改。所以弟兄姊妹,我们不可以过度高举自己的自由意志,好像说我们可以随时去寻求上帝的恩典,所以我现在可以尽情的犯罪,或我现在可以不信,等我以后呢?有时间再信,我快死了再信主耶稣基督就再悔改就好了。这样子就是把自己看得比神大,也轻忽了罪的严重性。同时这也可能会导致你完全的陷入罪中,落入非常败坏的生活里面。

我们要明白我们现在上帝透过祂的教会,透过弟兄姊妹传福音给我们,透过祂的话语、诗歌来提醒我们,这都是上帝的恩典。我们不可以轻看上帝的恩典,好像觉得这个是随时我要就可以有的。如果上帝祂透过弟兄姊妹,或透过祂的话语提醒我们不要继续犯罪,要圣洁,我们要把这些提醒放在心理,我们求神帮助我们去回应。如果中间有还没有认识主的新朋友,上帝祂透过许多人跟你传福音,这也是祂所赐给你的恩典。不是说等你以后有空或者等你觉得需要了再去信就可以了。上帝的恩典不一定都会一直都在,也许在某个时刻,上帝会收回祂的恩典。所以,弟兄姊妹我们不可以轻看上帝恩典的作为,要明白我们可以被神所拯救,还有保守是很宝贵的。

保罗讲完上帝祂在以色列人之中;出于恩典的拣选之后,紧接着他开始讲被弃绝的那一个部分。在11:7-10保罗说;“这是怎么样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们没有得着。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如经上所记: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这边很明显的讲到,有一些人他们是没有蒙拣选的。但是大家注意说,那上帝是不是很残酷,为什么上帝拣选了、拯救了这些人,但是他却让这些人就是没有得救,弃绝了他们。这样的说法很像是在指控上帝说;是上帝让他们的心刚硬,不肯悔改,不肯接受救恩,所以他们才被弃绝。

可是呢?这些人他们的心之所以会刚硬,并不是上帝造成的。上帝所做的工作只是让他们任意妄为,让他们按照他们的喜好,还有自由意志去选择他们所喜欢的事。所以如果一个人被弃绝了,并不是上帝让他的心刚硬,并不是上帝让他去犯罪。而是上帝任凭他去做他所喜欢的事,任凭他去选择犯罪,还有敌对神。这跟拣选不一样,拣选是说上帝透过祂的圣灵,在蒙拣选的人心中工作室,使他愿意回转归向神。但是在被弃绝的人身上,并不是说上帝透过圣灵在他的心中工作,使他喜欢犯罪,任意犯罪,心里刚硬去抵挡上帝,并不是这样子。被弃绝的以色列人还有没有蒙拣选的人,他们之所以会在罪中灭亡,那是出于他们的喜好,出于他们自由的选择,上帝所做的就只是任凭他们去犯罪而已。这就这有点像是:在水浒传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叫做武松。他是武大郎的弟弟,那水浒传描写武松的出场,要把他描写得就是很厉害,武力值非常的高,很武勇。就描写他在景阳岗下的一间小客栈,一间客栈里面他就大吃大喝,连喝了十几碗酒,然后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了,那他想要赶路去找他的哥哥武大郎;必须要经过景阳冈。

这个时候客栈的主人就跟武松说:山上有大老虎,已经吃了好几个人了,你不如留在这里过夜吧,你不要上去。武松就说:哎呀,那个老虎都是假的啦,不用怕,就算有又怎么样,没什么好怕的。所以武松他就仍然带着醉意往景阳冈上走,走到一半的时候,他看到县衙的公告说山上有老虎,他这个时候才开始警觉说:哇,惨了,惨了,山上真的有老虎,不是那个客栈的主人随便乱说的。然后他心里很犹豫就说:可是我这时候如果走回去的话,也太丢人了吧!所以他就决定硬着头皮向前走。就走到一半,他那个酒意发作,他就很想睡觉,就躺在一颗大石头上睡觉。睡到一半突然有一只大老虎,他称为吊晴白额大虎,跳出来。结果武松了没想到他很厉害,他就左闪右闪,老虎怎么挥、怎么咬都没打到他,反而他逆势在老虎身上抡了几十拳,抡了五六十拳,把那只老虎打到吐血而亡。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老虎的皮那么厚,速度那么快,你打到它一拳,它根本不会痛,你打它的时候,它就把爪子挥过来,把嘴巴咬过来,你就被它就是打死了,怎么可能像武松这样子;还可以打他几十拳,打到它吐血而亡。

我们看到在武松的例子里面,他要去景阳冈上,别人没有劝过他吗?别人有劝过他吗?是别人逼他上山吗?并不是,是他自己执意要上山的。同样在以色列人中那一些去敬拜巴力,没有敬拜耶和华的人,上帝并没有逼他们去拜巴力,上帝没有说你给我去拜巴力,不然我就击杀你。上帝甚至也让这些以色列人明白;耶和华才是真正的神,这些去拜巴力的以色列人;他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曾经跟上帝立过约,他们有上帝的律例典章。上帝也不断的兴起先知来警告他们,但是他们仍然执意去犯罪。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没有办法怪上帝说;是上帝让他们就是去拜巴力的。他们会去拜巴力是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同样的讲到没有被上帝所拣选的人,我们也不能说是上帝让他们犯罪,是上帝让他们不信主耶稣。

那些没有得救的人,他们会继续的陷溺在罪中,或者是拒绝主耶稣的救恩,是出于他们的选择,上帝只是任凭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已。讲到这边,有些人可能会想说,可是这样上帝不是很不公平吗?上帝赐给祂所拣选;还有保守的信徒圣灵;还有恩典,让他们的自由意志,他们的心思意念可以被改变,可以回应主耶稣基督。可是上帝却任凭这一些没有被拣选,被祂所弃绝的人继续沉溺在罪中,上帝这样是不是非常的不公平?这是对于上帝的拣选,还有预定论一个非常常见的指控,也是很多人他们之所以放弃上帝的拣选这个说法,甚至转而拥抱普救论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接受上帝只拯救了一些人,而不拯救另外一些人。但是弟兄姊妹恩典之所以是恩典,就表示上帝祂没有任何法律上、道德上的义务,祂也没有透过任何承诺;被这些承诺所拘束说:祂一定要把祂的救恩还有恩典赐给某些人。

公不公平只存在于有权利、义务,或者有承诺束缚的状况下,才有公不公平的问题,在恩典的范畴里面没有公不公平的问题。因为上帝祂没有欠任何人,祂没有被任何的义务、责任所束缚说:祂一定要把恩典给谁,如果没有给就是不公平。这就好比一个法官,在法律上他有公平审判的义务,但是他遇到两个被告,两个被告犯的罪差不多,都偷了别人五万块钱,结果他看到第一个被告长的白白净净的,然后英俊潇洒,他就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就是让他被关到牢里太可惜了,所以就判他一个月的徒刑,然后同时可以缓刑两年,所以他就可以没事回家。两年之内他只要不要再犯一些严重的罪,他就没事了。这时候第二个被告进来了,他看到这个被告獐头鼠目的,一定是危害社会之辈,所以他就重判他五年的徒刑。所以同样都是偷五万块,一个判缓刑,快快乐乐回家了,另外一个人就去牢里面蹲五年。

这样的法官的判决公不公平?不公平!因为他依照法律他有公平审判的义务,可是他却基于毫不相干的因素轻放一个人,重判另外一个人。在这种状况下,他违背了他的责任还有义务,所以他就是不公平。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是没有被责任还有义务所束缚的例子。假设我今年我跟我太太还有带两个孩子去日本玩,我这是一个假设。假设我带他们去玩,然后,我们没有去日本玩,我们是去英国,就去看以前的一些朋友。那假设我们全家都是去日本玩,这个时候邻居老王的小孩;有一个小女孩,假设她跟我女儿同年,然后跟她非常要好,我们从日本回来之后,她就跑到我面前跟我说:“叔叔,我觉得你非常的不公平。”我就说:“哪里不公平?”她就说:“叔叔,你带你两个小孩去日本玩,却没有带我去。”大家听到会不会觉得满头雾水?为什么我没有带领邻居老王的小孩出去日本玩会是不公平?

我没有这个责任还有义务说我全家出国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带邻居的小孩出去玩。所以如果我同时带她出去玩,那表示这是一个恩典,表示我可能是一个很慷慨的邻居,所以愿意花那么多钱带邻居的小孩一起出国玩,还要照顾她。但是如果我没有带邻居的小孩一起出国玩,我会有不公平的问题吗?不会。因为我没有任何的责任还有义务说;我一定要带邻居的小孩参加我们的家族旅游。恩典的状况也是如此,上帝的救恩是恩典的意思就是:祂没有说一定要给谁,或一定不能跟谁,祂没有被任何的法律、道德或承诺束缚说;祂必须要把祂的救恩给谁。在这种状况下,祂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所以公不公平这一个问题在恩典的范畴里面是不成立。

当然,弟兄姊妹关于这些问题,再讨论下去是无穷无尽的,一定可以提出更多的反论,然后就会更进一步的回应,就永远永远没有办法有一个让人完全满意的答案。但是我们回到圣经,为什么保罗要在这边提到他的拣选?我想保罗之所以在这边提出上帝的拣选,他的目的不是要带领罗马书的读者还有其他的基督徒;去思想那些很抽象的关于神的旨意还有能力的问题。他提出拣选的目的是为了安慰,还有是为了劝勉。他想要告诉那些外邦信徒,还有犹太信徒说;上帝并没有放弃以色列人,上帝的拣选是以色列人得救了凭据,上帝定意要这样做了,所以一定会成就,以色列人中一定会有一定的数目的人被上帝所拯救。所以上帝的拣选,祂并不是要带领我们去思考说,上帝祂为什么这样做,祂是不是不公平?那人的自由意志和上帝的主权中间到底有没有一个完全符合逻辑;人可以理解的答案?保罗讲到上帝的拣选是为了安慰、鼓励信徒说;上帝的拣选彰显出祂永不动摇的旨意、大能还有爱。所以已经被上帝所拯救的人,我们不用担心、不用动摇,而且我们也相信上帝所许下的应许还有承诺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会成就。

我们人常常会许下一些承诺,或者是我们想要达成一些事情,想要陪伴、保护一个人,但是我们常常没有办法做到。我记得我女儿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们哄她睡觉,然后她已经睡着了之后,我看着她就突然有感而发,我就想到她年纪这么小的时候,有爸妈在她身边保护她,然后睡觉的时候这样子抱她、陪伴她,让她可以安然入睡。我就想到说;不知道她八十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有我太太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那她的小孩也都也都成年了,也不知道她那时候有没有人陪她。就想到说她八十岁的时候,会不会还有人这样子同样的爱她,还有保护她呢?我就突然有感而发想到这一件事。我就想到说,我们人的承诺,还有保护常常没有办法一直持续下去。

我们想要陪伴我们的小孩一生,我们希望在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可以一直照顾他,或者是可以减轻他身上的病痛,挪去他的痛苦。我们希望可以陪伴我们的配偶,或者是我们的好友,可以跟他们一起走下去。但是我们常常做不到,因为我们是有限的,我们会被包括死亡;或者是各种的苦难所击败。但是,上帝祂是永不改变的,而且祂的膀臂是不缩短的,所以祂的拣选就成为我们极大的确信和安慰的来源。我们知道上帝祂已经在永恒的旨意里面;定义要拯救我们了。祂也在所定的时刻,差了主耶稣基督来救我们。也在现在这个时候,祂透过圣灵在我们心中工作,使我们可以回应祂。基于上帝的拣选,还有永恒的旨意,我们就知道我们在上帝的膀臂中,我们就必永不动摇,而且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们与祂的爱隔绝。正因为上帝这样拣选的能力还有永不改变,所以我们虽然会遭遇患难、困苦,我们的信心虽然会动摇,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中,因为祂的恩手永不改变,祂的膀臂不缩短,祂必定会引领我们直到我们见祂面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祢,祢在永恒里面,祢就透过祢永恒旨意拣选、拯救了我们,祢也在两千年前差派祢的独生爱子主耶稣基督来除去世人的罪。感谢祢在现今这个时代,祢透过祢的圣灵,在我们心中工作,祢也透过许多弟兄姊妹跟我们传福音,或者是在教会从小就陪伴我们长大,使我们可以回转、归向祢。主啊,愿祢保守、坚固我们的心,使我们无论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蒙祢的看顾,永不动摇,直到见祢面的时候。祷告奉主耶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