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做母亲的留给自己儿女最宝贵的,就是财产房屋。可圣经却不这么认为。箴言31章记载一位母亲,留给她儿子最宝贵的,是在她儿子年幼和成长期间,给他建议,特别是建立家庭、娶妻方面的建议。
利慕伊勒的母亲向神许愿得子,她就把儿子奉献给神
我们不知道这位母亲的名字,但知道她儿子的名字是利慕伊勒。利慕伊勒的意思是“奉献给上帝”,所以,可以推测这位母亲可能是一位敬虔的希伯来妇人,她向神许愿求子,神赐给她儿子,她就把儿子利慕伊勒奉献给神。
她怎么教导一个奉献给神的孩子呢?
箴言31:1:“利慕伊勒王的言语,是他母亲教训他的真言。”箴言31:1-9,记述了这位母亲教导儿子要戒色、戒酒,并且要向困苦穷乏人施行公义、作正直判断。接下来的31:10-31,就记载了她给儿子有关找好配偶的建议。实在做一个合神心意的王不太难,但是建立一个幸福家庭,就不是那么容易。利慕伊勒王的母亲,过人之处在她先教自己的儿子怎样做一个合神心意的王,然后才告诉他去找一个好妻子。
利慕伊勒的母亲认为一个好妻子是怎样的?
箴言31:10-31,她描述这个好妻子是才德兼备的女子:
1. 她是英勇有能力的女子
她似乎是个职场上的女强人,精于做生意。箴言31:17-19:“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她的灯终夜不灭。她手拿捻线竿,手把纺线车。”箴言31:24:“她做细麻布衣裳出卖,又将腰带卖与商家。”
2. 她持家有道
虽然她有自己的工作,但不会影响她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这与她怎样待丈夫、怎样管理家事有很大关系。
3. 她很会尊重丈夫
箴言31:23写到:“她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现代社会,许多时候的情况是当一个妻子在职场上做得很成功,往往就投入工作,忘记关心丈夫和他的感受。这时做丈夫的就可能有自卑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然后,做妻子的可能难免在人前或家里埋怨丈夫不争气。但一个出色的妻子,不会不顾丈夫的感受,就算她在外面多成功,但是也会尊重自己的丈夫。在这里,大能女子的丈夫是个有名望的人,在城门口也就是裁判处工作,所以作为他的妻子,就更要在公众地方表示对丈夫的尊重。丈夫得到妻子的尊重,看见妻子在家里作出的贡献,就会出于爱和欣赏赞赏妻子,就像箴言31:29所写的那样。一个家庭里,做儿女的看见母亲尊重父亲,父亲赞赏母亲,也会有安全感,也会站起来称颂母亲。
4. 无论在职场上或在家里,她都勤快能干
箴言31章描述的大能妇女,在工作场所上勤快能干,在家务活里也是一样勤快能干,善于管理。箴言31:13-17记这女子“寻找羊绒和麻,甘心用手做工。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将当做的工分派婢女。她想得田地就买来;用手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箴言31:27记述“她观察家务,并不吃闲饭。”
5. 她是一个有预备、有生命力的人
箴言31:21:“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她能够预早为家人安排寒衣。箴言31:25:“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一个家不可能没有困难与挫败。面对家庭危机,这大能妇女有很强的抗逆力。经文说“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日后的景况,希伯来文直接翻译出来,就是未知的将来,或好或歹,或是光明,或是黑暗。面对未知或不稳定,她竟然可以不害怕,却能充满信心。为什么?经文说“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能力是内在的生命力,威仪是她以镇静面对将来。这实在很难得。因为她的信心,足以影响家人的抗逆力。
6. 她有智慧、说话建立人、乐善好施
她不但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庭、生意、时间,她更能够好好管理自己的舌头和心。箴言31:26写她:“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神造女性,天生比男性喜欢说话。有时妇女不懂节制,也容易引发家庭争吵。但这妇女的口说出的话却有智慧,说建立人的话,带给家人很大的祝福。
所谓“心中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有能妇女能够开口发智慧;舌上有仁慈法则,是因为她有恩慈良善的果子。箴言31:20写她:“她张手赒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她看见小区的需要。
总结
利慕伊勒的母亲是敬虔的妇人,她的过人之处是先教自己的儿子怎样做一个合神心意的人,然后告诉儿子找一个好妻子,这好妻子应该具备怎样的生命。“才德的女子”能做到这一切不是靠自己,而她同样是敬畏神的人!
这位“才德的妇人”在工作上尽责,在家庭里尽忠,尊重伴侣,说建立配偶和家人的话。能好好管理手上神所交付的。关心小区里有需要的人。……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她是个敬畏神的人!虽然她没有美艳的外表,但她得到丈夫和儿女的称赞和爱。
可能你目前单身,或者你已经结婚,盼望利慕伊勒王母亲对她儿子的教导,她口里的有能妇女,为你的家庭生活和成长带来启发!
我们一起祷告:“天父,谢谢你赐我家庭,又让我认识你。求让我敬虔爱你,在生活里操练灵性,结出果子,祝福我的家人。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