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比较经文法是将两处或以上的类同经文解释之后,再加以比较,使经文的意义更突出,在某程度上能互相补充资料的不足,使整件事或者讲论的意义更加明显。用以比较的经文包括事件、人物、书卷者或者同类的讲论等等。
2. 以经解经的重要性
2.1. 整本圣经最容易比较的是福音书。福音书记载的内容都是耶稣基督的事迹,但是他们的重点不同,当比较四卷福音书,就会知道它们每卷书都有独特之处。
2.2. 若发现两段经文之间出现像是不协调的地方,并不代表圣经的记载互相矛盾,反而有可能是两个作者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件事。由于重点不同、观点不同,记述的细节也不一样。
例如:查考以色列人在埃及地做了多少年奴隶,会发现圣经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2.2.1. 430年:所根据的经文是出12:40-41和加3:17
针对以色列人“住在埃及”的时期,这说法从雅各下埃及的时间算起,直到以色列人出埃及那天为止。
2.2.2. 400年:所参考的经文是创15:13、16,以及徒7:6
这是指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作奴隶的时期。
2.2.3. 450年:所参考的经文是徒13:19-20
从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的时候开始,直到征服迦南地为止。
3. 可用于比较的经文种类
3.1. 事迹的比较
3.1.1. 相同事迹不同记载的比较:将同一件事的不同版本放在一起比较。
圣经有很多地方曾经用不同方式记载同一件事。例如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历史记载,经常重复出现在历代志里;而四福音更经常从不同角度看主耶稣的事迹和祂说的比喻,这些都可以用比较经文法的原则来查考的。
3.1.2. 类同事迹的比较:将两件性质相似的事放在一起比较。
圣经也有不少这种例子在本质上或者重点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事实上却明显是两件不同的事。譬如过红海和过约旦河的比较;耶稣医治睚鲁的女儿和医治患血漏病的妇人的比较等等。在比较的过程中,就要找出两件事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它们的教导又有什么分别等等。
3.2. 人物的比较
3.2.1. 相同人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在查考一个人的事迹的时候,留意他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捩点,他所遭遇的事使他的人生有什么不同,然后作出比较。
例如:摩西──他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四十年。第一个时期是王子,在埃及皇宫养尊处优;第二个时期是逃亡,在米甸放羊;第三个时期是摩西人生辉煌的高峰,被神拣选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最后摩西在尼波山上离世,而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进入迦南应许之地。
3.2.2. 两个类同的人物的比较:
例如:摩西和约书亚。两人有不少相似地方。如都是神主动呼召拣选的人;耶和华曾经怎样和摩西同在,也照样应许和约书亚同在,并且同样鼓励两人接受职任,不要害怕。他们像是接力赛中的两个队员,合力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摩西是带他们出埃及,约书亚则是带他们征服迦南地。这带出一个教导重点:我们在神的圣工中所担任的角色虽然不同,但是在神的眼中,都是十分要的,而主拣选的工人也不用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因为神应许和祂的仆人同在。
3.3. 讲论的比较
圣经有许多类同的讲论,如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四福音更记载主耶稣许多类同的讲论,还有一些零星的、重复的经文,都要留意彼此之间的比较。
例如:四福音和使徒行传都谈到大使命,这五处经文都是以“万民”为对象,说出信徒应有的责任。但是当比较这五处经文,就会发现它们强调的主题是不同的。马太福注重的是要使人作主的门徒;马可福音注重使人作门徒的方法就是传福音;路加福音注传福音的对象是万民万邦;约翰福音注的是过程,也就是要受主的差遣;至于使徒行传,就注重我们力量的来源,是来自圣灵。
3.4. 书卷的比较
3.4.1. 圣经各书卷的信息是互相关连,彼此补充的。书卷的排列次序也可以反应他们的信息是有连贯性的,创世记和埃及记的次序排列就是很好的例子。
3.4.2. 有的书卷虽然相隔很远,但是只要所讨论的主题差不多,也可以拿来比较。约拿书和那鸿书就是一个例子,都是神借着先知,向亚述国的尼尼微城发出预言,当我们比较这两卷书的时候,就能发现许多异同的地方。
3.5. 家谱的比较
3.5.1. 家谱是犹太人非常珍贵的记录,是整个民族保存血统、追溯渊源的根据。圣经的家谱帮助我们更清楚整个以色列民族的渊源,对查考民族历史有很大帮助的。
3.5.2. 查考方式可以找出家谱中有没有外邦人或者女性的名字出现。犹太人的民族性很强,而且重男轻女,因此外邦人和女性能记载在家谱中,一定有特别原因。
3.5.3. 另外,可以比较几个家谱的记载,看看里面有没有漏掉的名字。
3.5.4. 家谱查考可参考代上3:10-19和太1:7-13,找出马太福音的家谱漏了哪几个王。第二个例子是比较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耶稣家谱,找出其中特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