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经文皆采用《2010和合本修订版》。
第42句:三个结果
民众不少对耶稣所做的工作表示赞赏,可耶稣知道民众很多只为得好处而拥戴他;另外,当时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也因感到地位和利益受威胁而对耶稣心存敌意,拒绝接受耶稣就是那位要来的弥赛亚,拒绝耶稣是神的儿子。这些因素,就带来了三个结果──第43-45句提到的事。
第43句:用比喻说,受教者明奥秘
第一件事是用比喻对众人讲说而不加解释。四福音书中以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记录耶稣讲的比喻得最多,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记录的比喻较少。马可福音注重记耶稣的行动与能力;约翰福音注重写耶稣的神性和“我是”的启示语句。
耶稣的比喻分类及例子
1. 天国(神的国):以下比喻描绘神国的性质、扩展、价值,也提及末世审判。
1.1. 撒种(太13:3-9、18-23;可4:2-8、13-20;路8:4-8、11-15)
1.2. 麦子和稗子(太13:24-30、36-43)
1.3. 芥菜种(太13:31-32;可4:30-32;路13:18-19)
1.4. 面酵(太13:33;路13:20-21)
1.5. 宝藏(太13:44)
1.6. 珍珠(太13:45-46)
1.7. 撒网(太13:47-50)
1.8. 婚宴(路14:16-24)
1.9. 十个童女(太25:1-13)
1.10. 才干(太25:14-30;路19:11-27)
1.11. 分绵羊山羊(太25:31-46)
1.12. 种子发芽生长(可4:26-29)
1.13. 无花果树/末世预兆(太24:32-35;可13:28-31;路21:29-33)
1.14. 不结果无花果树(路13:6-9)
1.15. 葡萄园工人(太20:1-16)
2. 悔改与救恩:以下比喻强调神的怜悯、人的失丧、悔改所带来的救恩。
2.1. 失羊(太18:12-14;路15:3-7)
2.2. 失钱(路15:8-10)
2.3. 失子(路15:11-32)
2.4. 好撒马利亚人(路10:30-37)
2.5. 两个债户(路7:41-47)
2.6. 不饶恕人的恶仆(太18:23-35)
2.7. 财主和拉撒路(路16:19-31)
2.8. 法利赛人与税吏(路18:9-14)
2.9. 寡妇和法官(路18:1-8)
2.10. 不义管家(路16:1-13)
3. 门徒生活与责任:以下比喻教导门徒如何活出信仰,警醒、忠心、谦卑、祷告幷付代价跟随主。
3.1. 斗底下(太5:14-16;可4:21-22;路8:16-18)
3.2. 盐(太5:13;可9:50;路14:34-35)
3.3. 两种房子(太7:24-27;路6:47-49)
3.4. 新郎同伴(太9:14-15;可2:18-20;路5:33-35)
3.5. 新布补旧衣(太9:16;可2:21;路5:36)
3.6. 新旧皮囊(太9:17;可2:22;路5:37-38)
3.7. 儿童吹笛唱歌(太11:16-19;路7:31-35)
3.8. 警醒仆人(太24:42-51;可13:34-37;路12:35-48)
3.9. 谦卑赴筵席(路14:7-14)
3.10. 盖屋与打仗(路14:25-33)
3.11. 半夜朋友(路11:5-13)
3.12. 两个儿子葡萄园工作(太21:28-32)
3.13. 小孩子与瞎子领路(太15:14;路6:39)
3.14. 仆人尽本分(路17:7-10)
4. 审判与警戒:以下比喻强调末世审判、警醒、责任与对神国的拒绝所带来的后果。
4.1. 凶恶园户(太21:33-45;可12:1-12;路20:9-19)
4.2. 无知财主(路12:16-21)
4.3. 空房子(太12:43-45;路11:24-26)
4.4. 十个童女/也可归天国类(太25:1-13)
4.5. 撒网/也可归天国类(太13:47-50)
4.6. 分绵羊山羊/也可归天国类(太25:31-46)
4.7. 婚宴中不穿礼服之人/婚宴比喻的延伸(太22:11-14)
耶稣用比喻传讲真理的原因
太13:13:“我之所以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清,听却听不见,也不明白。”耶稣用比喻向那些愿意接受的人显露真理,向那些不愿意接受的人隐藏真理。他用这种方式向门徒显露真理,目的是要教导他们需要知道的天国事情,好装备他们(可4:34)。
太13:11天国的“奥秘”
1. 耶稣将天国奥秘告诉门徒。在新约,“奥秘”指揭露未曾在旧约清楚显露过的神圣真理。
2. 以色列的领袖们自以为最认识神和他的计划,致力维护他们在属灵知识领域的崇高地位,谁料最终发现自己竟在神的“内圈”外。最亲近神的反而是渔夫、税吏和一群“没有学问的小民”(徒4:13)。因他们信耶稣,愿意聆听主道,就从主得着奥秘。受过高深教育、理应明白比喻的犹太领袖,却因不信,故意对主的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耶稣的比喻发挥了审判的作用,他们只明白那些责备他们的部分。从可12:12可见那些关乎犹太人领袖得救的比喻内容,竟成了他们要除灭耶稣的另一原因。因他们不明白耶稣要赐下的救恩,完全不知罪,不悔改。
3. 应用:我们愿意去领受、去明白主要向我们显露的真理吗?有没有一些时刻,我们刻意硬着心,不想明白神的话?或者明明知道,却装作不明白,不想实践真理?
第44句:预言受死,门徒不明
耶稣做的第二件事是纠正门徒错误的弥赛亚观念。那时门徒和一般人一样,期待一个强人弥赛亚恢复以色列的辉煌。他们不理解神的国。
1. 耶稣告诉他们:神国的君王需要解决世人的罪;世人的罪只有借着这位君王的受死和复活才能解决。
2. 门徒的反应:对于耶稣预言自己受苦、受死,门徒却不明白。在耶稣第一次向门徒预言自己的受死时,彼得的反应就可以让我们了解门徒的状态了。太16:21-23记:“从那时起,耶稣才向门徒明说,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和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天复活。彼得就拉着他,责备他说:‘主啊,千万不可如此!这事绝不可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到我后边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不体会神的心意,而是体会人的意思。’”耶稣指出彼得所说,正是魔鬼要跟他说的,就是:不按神的意思行,按自己的意思行就好了;神的方法太辛苦,没必要这样。耶稣却清楚地对他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
3. 基督的受死和复活实在是很关键的信息,为此耶稣曾三次预言自己的受死和复活。
第一次记在可8:31。那时耶稣正前往该撒利亚腓立比。耶稣时代,这里偶像庙宇林立,有给凯撒和各种偶像建的神龛。彼得在这处宣认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耶稣也在这里教导门徒:跟随他的道路,是一条受苦又荣耀的道路。
第二次在可9:31。那时耶稣正经过加利利,往迦百农。这段路里耶稣教导门徒在神国当谦卑舍己。
第三次在可10:33。这次耶稣往耶路撒冷,路途里主教导门徒在神国该彼此服事。
耶稣说了三次,三次门徒都不明白耶稣所说,也想不起来。直到耶稣复活后,天使提醒门徒(路24:6),他们才慢慢明白过来。
4. 应用:我们又是否明白耶稣?又会不会记得主的话?做信徒相信“信耶稣,得永生”是容易的,可是如果立定心志做门徒,就要效法主。虽然主很早就知道他要承受十字架的痛苦,可是他愿意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彼前2:21提到:“你们蒙召就是为此,因为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为要使你们跟随他的脚踪。”
第45句:装备门徒──教导,同在,布道
路8:1:“过了不久,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神国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个使徒,”
路9:1-2:“耶稣叫齐了十二使徒,给他们能力和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疾病,又差遣他们宣讲神的国,医治病人,”
1. 第三件事是加强教导和装备门徒。耶稣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门徒身上。为装备他们,他私下为他们讲解比喻(可4:34),回答他们的问题,又带着他们周游四方教导、布道,其他事奉和日常生活上都以身作则。他也把神要门徒学习的一切事情教导他们。耶稣所讲的,有些门徒当时不明白,但耶稣知道,将来圣灵会来教导门徒,让他们能明白他所讲的一切。此外,他差他们去传道、医病,幷且给他们权柄赶鬼。
2. 耶稣是神,他可以自己一个独力完成所有事工。可是,他却用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去建立一个团队、培训这个团队,信任他们、授权给他们,差遣他们去继续完成尚待完成的使命。由此可见,耶稣重视团队,也重视栽培门徒。耶稣这两个重视(重视团队和在栽培门徒),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46句:到犹太
1. 耶稣出来传道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加利利,然而,当神的时候到了,主耶稣就坚定不移地回到危机四伏的犹太耶路撒冷。
2. 当耶稣在犹太地,他为自己作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宣称。这些重要的”我是“宣称,包括“我是世界的光”(约8:12)、“我是神”(约8:58在中文翻译,不大能看出“我是”结构,但在原文,就是很清晰的“我是”宣称)、“我是羊的门”(约10:7)、“我是好牧人”(约10:11)、“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我是真葡萄树”(约15:1)。至于耶稣“我是生命的粮”(约6:35)是在加利利讲的;“我是复活、生命”(约11:25),是在约但河西的伯大尼讲的。
思考题
回想一个被栽培或栽培别人的深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