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路得记和马太福音耶稣家谱
1. 路得的名字出现在家谱,呼应太28章万民要归主的大使命。太1:1开宗明义说:“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这份家谱里有路得的名字(太1:5)。她是摩押女子。除她之外,家谱还列出了其他几位女性:他玛、喇合,还有被称作“乌利亚的妻子”的拔示巴。这在犹太社会非常罕见,因家谱通常不会列入女性名字。且这几位女性都拥有不大光彩的历史:他玛假扮妓女(创38章);喇合本身是妓女,也是外邦人(书2:1);路得是摩押女子,也就是外邦女子(得1:4);拔示巴身为有夫之妇,和大卫通奸(撒下11章)。马太特别点出她们,把他们记在耶稣的家谱里,正是为了强调基督来是为了拯救罪人、拯救外邦人、拯救那些社会边缘、不受欢迎的人物。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中所说:“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
2. 路得被列入马太福音的家谱,证明路得成为被犹太传统接纳的外邦人,也回应了神借亚伯拉罕赐福万民的应许。创12:3说“万族都要因亚伯拉罕得福”。这应许也在耶稣的“大使命”中得到呼应──“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
3. 马太福音的耶稣家谱,是对路得记极富深意的延续。创世记谈犹大的后代法勒斯;路得记的家谱从法勒斯开始,采用了古代近东王列表常见的十代结构(以十代为一单元)。在路得记这份家谱中,将波阿斯和大卫王置于第七与第十的位置,突显他们的重要性。这一结构将路得记的叙述与创世记到撒母耳记,甚至到列王记的宏大旧约叙事连接起来,强调王权主题的连续性。马太福音的家谱继续延伸这个线索,最终指向耶稣,称他为“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子孙”(太1:1)。马太福音把大卫的王权延续到耶稣身上,他就是那位要来的君王。路得这位摩押人,最终不仅成为大卫的祖先;在马太福音,我们还看到,她还进一步成为万世之君耶稣的祖先。
4. 反思:家谱标志着联续性。我们可回想:谁把福音传给我们?我们是谁在福音里生的儿女?我们又在福音里生了谁?我们有没有为能够在福音家谱里感恩?我们又将怎么延续这家谱呢?

通过宣教主题看路得记和新约的关系
1. 宣教种子早在旧约种下:宣教概念(神发出邀请,使人归向他)贯穿整本圣经:路得常被视为旧约中的归信真神的典范。记得路得对拿俄米说的那句惊人宣告“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得1:16)是一种彻底的归信。她从摩押远道而来,不仅选择了以色列的土地,也选择了以色列的神──耶和华。她的归信预示了新约教会将万民纳入神国的使命。
2. 旧约时代神向非他子民宣教的模式:旧约中神的宣教方式多为“向心式”──即如赛2:2-3所说“万民被吸引来到耶和华的山”。路得正如喇合,是被吸引而来的外邦人。路得被什么吸引来归信耶和华呢?可大胆推测是以下因素:
2.1. 从以利米勒一家获取对耶和华的认识。路得和以利米勒一家相处多年,该或多或少对神拯救子民出埃及,显神迹过红海,过约旦河,对摩西律法有基本认识。
2.2. 神子民拿俄米的爱吸引她。关系是双方面的,蛛丝马迹,可见拿俄米对两个儿媳妇相当不错(得1章)。
2.3. 耶和华自己的作为吸引她。得1:6说她(拿俄米)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这里说的是拿俄米在异地听到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给百姓;拿俄米看到,路得也会看到,神眷顾自己的百姓啊!
2.4. 波阿斯的慷慨和慈爱巩固她的信仰。当路得认识波阿斯的时候,她已经认信耶和华了,但波阿斯在拾麦穗一事上的慷慨,买赎路得时的不怕吃亏,对路得摩押人身分的包容,在城门口的光明磊落,都是为耶和华做了美好的见证,为耶和华所颁下的律法做了美好的演绎。波阿斯这些佳美的言行,很可能进一步巩固路得对耶和华的信仰。
3. 反思:新约教会承接以色列“君尊的祭司、圣洁国度”的身分(彼前2:9),同样要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我们是否也愿像波阿斯,主动向“门前的外邦人”伸出恩慈之手?
新约中,主耶稣为世人赎罪的使命已完成,宣教模式除了向心式,还增加了“离心式”(向外扩散式)。宣教变为更直接,更大规模。基督差遣门徒出去,使万民归主。(太28:18-20)。同时,在全球移民背景下,宣教也发生在我们“家门口”。路得记提醒我们,神子民如何对待外来者具有重大的宣教意义。波阿斯与拿俄米的言行反映了神的性情,而神今日的子民也应如此,吸引人来到家门口的外地人归向他。

从救赎角度来看路得记和新约
路得记中的救赎至亲goel和基督的类比:在路得记,希伯来文救赎gā’al’’(动词),或者救赎者goel(分词当名词用),多次出现!尤其是在得4:1-6,波阿斯与那位无名“更近亲属”的对话中,买赎的原文更不断出现。不少学者把路得记中的救赎至亲goel来和基督作类比。例如有学者认为两者有以下的相似之处:
1. 被赎者处境困苦,无力自救:拿俄米与路得身处贫困,以利米勒家族也面临断绝。现今新约,我们也是活在罪的奴役之下,罪带来死亡,人人无力自救,须要耶稣的救赎;
2. 救赎代价高昂:那位更近的亲属愿意赎地,却不愿承担代价,而波阿斯甘愿承担,展现了带牺牲的救赎。耶稣也是舍命流出宝血救赎我们;
3. 救赎体现恩慈:波阿斯以慷慨、牺牲的行为回应救赎责任,体现出神的性情。新约指出,全人类皆为罪的奴仆(罗3:23,6:16-23),惟有基督的宝血能赎回我们(罗3:24-25;弗1:7;彼前1:18-19)。波阿斯的行为预示了神在基督里最大的恩慈。
4. 救赎基于亲属关系:波阿斯因是以利米勒的亲属而有义务救赎他家。新约中,耶稣必须成为人,才能作为我们的人类至亲施行救赎(约1:14;来2:10-17)。信徒成为神家中的一员,是耶稣的弟兄姐妹(罗8:15-17;加4:3-7)。
也有学者有以下看法:
1. 波阿斯体现了摩西律法中所期待的“义人形象”;但新约中的救赎概念,更多是根植于出埃及记中──耶和华救赎以色列脱离奴役的事件(出6:6,15:13)。
2. 救赎至亲的具体行动:这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为我们理解“基督是我们的救赎至亲”提供了现实图像。
3. 俄备得的出生有弥赛亚象征:俄备得象征了弥赛亚的降生与盼望。例如伯利恒的妇女称他为“救赎者”,和合本翻译为至近的亲属(得4:14;此外他被命名为“俄备得”,意为“仆人”),预示着大卫、也预示以赛亚书中耶和华受苦仆人(赛53章)。

从救赎看路得记给教会和我们的反思
1. 主权属谁:耶稣不只救我们脱离罪的刑罚,更用重价“买赎我们”,让我们属于他。今天,我是否仍活在自己的主权里,还是甘心作主仆人?
2. 万民归主:路得这位摩押女子的名字出现在马太福音的家谱,呼应太28章万民要归主的大使命,突显了神看重万民,希望万民归向他的心意。
3. 恩慈待人:从拿俄米和波阿斯学习,以恩慈待身边和你文化不同的朋友,如善待外来者、善待社会边缘人士,活出基督的爱。
4. 记取主恩:波阿斯买赎路得,为她提供保护和生计,我们尚且觉得他很不错,基督是伟大尊贵的神,却为我们自甘降卑,道成肉身,最后流出宝血,为我们死而复活。我们可以用什么具体方法,帮助自己好好牢记主的救赎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