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怎样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上文撮要:听众朋友,还记得上一课谈到自杀的问题吗?这里,先跟大家重温上一课的重点。对于想自杀的人,无论有没有信仰,他们同样是面对着人生中难堪的痛苦,同样面对人际关系疏离、无盼望;他们同样都为着自己的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努力挣扎;甚至他们都相信自己面对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就想以自杀来结束所面对的痛苦。上个星期,我分别从三个向度来谈自杀的情况。第一方面,作为旁人,我们很难去明白自杀者的内心世界。不过,若从基督教信仰角度来看,自杀的人的问题,是出于他们跟神的关系;如果当事人是基督徒,也想到自杀,他们是没有把眼目注视在真理之上,却以人的眼光来看生活中的事物。事实上,自杀是一种自我专注的侵略性行动;也是惩罚与自己争论的人的行为;自杀会为身边的人带来失去、责任承担与内疚的痛苦。第二方面,人要真正认识自己是受造之物,与神有盟约关系。有这样的认识,人才能够承认生命的主权在于神,也明白人平凡受造的身分,是要显出神的荣耀。至于人生中出现的痛苦和困难,都变得有目的;人也甘愿忍苦艰苦,因为够与神一同受苦,是与神立约的人应有的生命特质。书本的作者杰福瑞.布雷克牧师,觉得简单把自杀看为心理方面的问题,是忽略了罪恶的观念,自杀的人也忽略了生命的拥有权,是在于神。第三方面,自杀思想是一些扭曲的人生观。想自杀的人总认为自己面对的痛苦,是难以忍受,也无法解决,更无法得到人的关心和协助,那种孤立无助的感觉是非常强烈,以致他们觉得结束生命就是解决痛苦的唯一方法。我们也谈过自杀是由多重因素促成;包括了对痛楚的感受、滥用药物、情境危机和扭曲思想等等。无论任何因素,都不能构成危机;问题重点是人的生命被欲望支配,人一旦面对失去,就感觉绝望而衍生自杀,这也是为什么作者指出自杀也算为罪的原因;就是人活在自我中心里,高举人的欲望,多于顺服在神里面。
听了上一课有关自杀情况的探讨,也认识了一些自杀的信号,若遇到有人真的有自杀的倾向,我们可以怎样介入呢?在今天这一课堂,我会详尽分享有关介入自杀情况的一些具体建议。希望透过这样的解释分享,让大家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今天,我会从两个方向来分享介入自杀的情况。
1. 具体介入的建议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来描述。试想有一个人,因为妻子出走而打算自杀。这人被丧失、羞耻、自怜、内疚和苦恼等感觉压碎了,因为他的妻子所做的,使他愤怒,叫他气力衰退。自杀好像是这个人唯一的出路、唯一报复的方法。你觉得可以怎样帮助这个人呢?下面,我尝试列出一些建议和步骤。
a. 确认痛楚是事实
在危机中,人会更渴求得到别人有同理心的对待。因此,要明白当事人痛楚的强烈程度,不等于你同意他自杀,也不等于你同意他有扭曲、不正确的思想。如果你告诉他,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糟糕,你这样的说法,好像否定了他的痛楚,因此,这样表达关心,是不会舒缓他的悲痛,也不会叫这人放弃自杀的念头!单是确认他的感受,通常就可以帮助他好过一点。
b. 帮助他看见自己的痛楚,和察觉自己的需要,这两者是有关连
书本作者杰福瑞‧布雷克牧师提出了建议,就是在听对方表达以后,不要立刻向他发出挑战,问他为何而活?反而请他们用他们所惧怕的后果,来重新描述自己的需要。比方说:“没有我的妻子,我活不了。”让对方改说:“没有妻子的人生是难以忍受的,因为……”,这样的说话表达,让对方能够把需要说出来。
帮助当事人把感受中的需要说出来,当他们说出以后,常常展现了“需要”也只不过是这样,并不像自己思维中感觉那么严重和没有出路。因为人的反应可能只集中于自己缺乏能力的层面,而忽略正视需要的情况,并不是无限的大。于是,问题开始减轻了。
c. 向无出路的感觉和不合理的思想,提出挑战
帮助人看见他们的思想是充满矛盾和错误的。杰福瑞‧布雷克牧师建议帮助当事人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面对事情的态度。他提出两组的问题,向离婚的信徒提出发问,借以帮助当事人明白自己的思想和处事的方法。
帮助澄清想法的提问:
~ 你从前怎样处理自己的失败和内疚?
~ 你曾经历到神的怜悯吗?
~ 你的失败是否大到一个地步,以致于不可饶恕?
~ 你曾原谅另一个人吗?他的错和你配偶的比较,是否轻多了?你原谅他吗?
~ 如果耶稣基督可以饶恕你,他能不能帮助你原谅你的配偶,而不是在无望和苦毒中毁坏自己?
~ 自杀是不是唯一的出路?痛苦和自杀,是否就是你仅有的两个选择?
这些问题可以让当事人,找出控制他们的信念和想法,让他们知道自己所想的事情,是否就是真实?
帮助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提问:
~ 有什么曾试过却行不通的策略?为什么行不通?怎样理解行得通和行不通?
~ 对成功是否有一个错误的定义?或者自己的观念是正确,但期望要立刻见效?
有些人对事情很容易就会放弃。要是在他们感到困难或缺乏支持下,为他们提供一个可行的策略,常常会帮助他们脱离自杀的危机。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信念和出路,可以叫他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明白自己的情形。
d. 探索无望的感觉
从理智来说,无望是确知问题绝对没有解决方法的反应;他们看不见希望。从感情来说,无望是一种到处弥漫的绝望和痛苦,或是对将来惧怕,感到没有希望。研究显示,无望是自杀最准确的指标。
从神的角度来看,有些人没有希望。圣经说:“恶人所怕的必临到他……恶人的指望,必至灭没。”(箴10:24、28)但是,耶稣基督彻底改变了这样的事情,对那些有神为父、有基督为救赎主的人,却带来希望。圣经说:“义人所愿的必蒙应允……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箴10:24、28)如果人有基督,他就不可能失去希望,希望紧随他不放弃。一个基督徒感到没有希望,表明他的思想不正确。无望是因为不认识神的智慧,如果有信心的话,就会相信神的善良和智慧。当我们面对艰难,我们信心的深度就显露出来。作为辅导者,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要叫那些遇到困境感到无望的人,依赖神在基督里的怜悯,神要悦纳他们的懊悔。圣经说,蒙羞辱的人,仍然有希望。
谈到无望,有两个重点,我们需要留意。第一,是因为不能以神的心为心。雅各书第四章形容私欲的争战,如果我们寄望于肉体的情欲,当被神阻挠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挫败。神愿意我们追求更美的事物,活出对基督的感恩。第二,是因为没有以神的眼光去看时间。虽然神要我们把眼光放在永恒,我们却在这个世代中寻求希望和奖赏,这样的话,无望就临到。用因妻子出走而有自杀念头的人,来作案例说明:当事人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基督身上,还是寄托在妻子身上?圣经有不少经文的提醒,我念出其中一节经文,说:“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彼前1:13)
e. 帮助分辨痛楚和需要
在第二点我们提出帮助看见痛楚,和觉察需要,而在这里提出分辨痛楚和需要,是更深层的情况。人要真正理解自己的需要,并且,正确看待这些需要,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认为人受着不同需要所推动,是正常的情况,当一些需要受到阻挠,我们就会有痛苦和心理问题出现,这样,我们就忽略了罪在人生经历中的角色。仍用因妻子出走而想自杀的例子来解释:妻子出走,忍心抛弃丈夫,对被抛弃的男人来说,他是可以不需要这个出走的妻子;但是,失去妻子,确实给他带来痛苦,是艰难、是羞辱。人生中有些惧怕和心痛,必须等到主再来的时候才能得到抚慰,人生确实会经历痛楚;但他却不需要自杀。
人怎样看事情的意义和价值,与危机本身一样重要。不同的人遭拒绝会有不同的反应。杰福瑞.布雷克牧师提醒,只要人不依靠别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那么,失败和遭拒绝也没那么悲惨。怎样处理别人的认可,是人自己罪的副产品。明白这一点,遭拒绝、被抛弃的经历,可以叫我们长进,而不是让我们去寻死。
2. 如何评估自杀的可能性
从辅导角度来说,评估自杀的可能性是很重要;因为评估帮助知道情况的缓急。一个人考虑自杀,有很多原因。在电话热线中评估对方,一定比评估那些自己认识、又或能够直接面谈的人来得困难。电话热线的接触,很多面谈的效果都缺乏,对评估和辅导会带来一定难度;但能够以电话热线寻求辅导帮助,总比当事人单独面对问题为好,因为仍算是一个出路。虽然自杀有多重原因,这里想提出一些基本的预测指标,或许有主观,但相信可以应用在大部分的个案。这些基本预测指标,可透过下面一些步骤来了解:
a. 陈述问题:估定个案之先,必须先检查引发危机的事情原委;就是当事人遇见了什么重要事情和难处。作为辅导员,有时候我们怀疑对方有可能自杀,所以,很想问到对方的抑郁和自杀的意向。除非对方已呈现自杀的冲动行为,或者他好像会立刻自杀,否则,通常最好先了解整个情形,包括对方认为是最重要的事件。 不要太快针对自杀来处理。
b. 背景资料:我们要知道对方的历史。这历史包括:对方和基督的关系、处理事情的态度、影响对方性格的事情、过去辅导经历、简短的健康背景、睡眠受困扰的形式等等。尝试从这些背景中,看出他们的危机。
c. 滥用药物的状况:滥用药物也是一个危险的因素,与自杀关联很大。来自美国精神健康组织的数据显示,青年人自杀的最大危险因素是抑郁、滥用酒精和药物、性侵犯和性扰乱。尝试自杀的人很可能早有滥用酒精和药物等问题,并不是说有酒精和药物问题的人,都一定会有自杀的可能,也不是说滥用药物会引起自杀。但请留意,滥用药物与自杀,是常常连在一起。滥药方面的评估,若在六个月内因抑郁缘故而使用药物和酒精,这都被视为高风险。虽然药物可帮助人应付压力或痛苦情绪,但药物的使用也要按专业医生指示而服用。一旦滥用药物或酒精,借以解除痛苦或降低知觉敏感度,经常这样做,只会加重情绪问题,导致不负责任、怪罪别人、情绪沮丧、更加退缩等恶性循环。
d. 可利用的资源:关怀和辅导中,要了解对方的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教会和从前的辅导员。透过支持系统,你会了解当事人过去的情绪状况,有没有自杀的意图?也知道一旦危机发生,支持系统能否提供帮助?从支持系统探究当事人历史背景,需要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沟通,这样会有客观的认识。
e. 自杀思想和意图:评估自杀意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行动之先,先有念头;这是对的,但这不是常规。意思说有人想自杀,但不一定会自杀。之前已经说过,痛楚是自杀背后的动力。因此,建议先评估当事人的痛楚感受程度,帮助评估自杀的可能性。辅导员通常会用一个量度数字(1-10)作为级别,来作评定。数值越大,代表程度和级别越严重。按着当事人提供的程度,来理解对方怎样为痛楚下定义。
当评估自杀意向的时候,可向当事人发问,说:“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人会想到以自杀解除痛苦,这是常见的情况。你有这样想过吗?”大部分有抑郁的人,偶尔都会想到自杀,所以,他们通常同意这样的说法。下一步就是决定这人有多经常、多强烈想到自杀。用问题去了解当事人有没有跟别人谈过自杀,有没有把一些值钱的物品送给别人;或突然清理旧帐等,这都显示人有自杀的意向。
自杀计划包括选择一个方法、取得所需要的东西、避免别人阻断的准备。辅导员可以问当事人曾经想到自杀的不同方法;按着不同方法的次序和当事人讨论。这样可以知道当事人花了多少时间思考自杀?如果一个人好像专注于某种方法,并且根据计划作过排练,那么,这人是高风险。事实上,有人确实为自杀作了实验性的行动。当你问当事人有关自杀的排练,对方可能会否认想自杀,或否认排练行动的意义;可是,自杀排练确实是自杀的最强指标,不可掉以轻心。
f. 一个崇高的结束:当人沉思生命的价值、活着的原因和为什么要死?当事人可能产生一个错误见解,以为死亡是崇高的。死亡好像是一个不自私的行动,减少亲人的负担,让他们继续活下去。作为关怀和辅导的人,我们需要用爱和忍耐的心,去帮助他们明白死亡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绝对不是一个崇高的结束。相反,自杀的结局带给仍生存的亲友,是一份无尽的伤痛与遗憾,甚至也有无尽的内疚与负罪感。
听众朋友,人生总会有逆境和痛苦的经历;甚至有时候苦难让人感到毫无盼望。如果你现在正遇到痛苦的经历,鼓励你向神、向教会或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因为困难总会有出路。作为辅导者,遇到无望、缺乏生存动力的人,请你更要以同理心去明白他们的处境,用爱去关心、陪伴和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同时,要以神话语中的应许,给他们鼓励和提醒。无望、想自杀的人,在困境中,因着所面对的痛苦,看不见基督永恒的国度;他们只看见有限的人生,是充满着无尽的悲苦,而自己又没能力去面对,他们因此失去生存的信心。你需要为他们祷告,并且,也带领他们一同向神祈求,让神亲自在他们心里,作改变的工作。
保罗说:“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6-17)愿保罗的说话给大家带来提醒;也愿神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