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腓立比书2:5-11(和修本)
2:5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2:6 他本有神的对象,却不坚持自己与神同等;
2:7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对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
2:8 就谦卑自己,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2:9 所以神把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2:10 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众膝都要跪下,
2:11 众口都要宣认:耶稣基督是主,归荣耀给父神。

信息
这是一段很多信徒熟悉的经文,有人称它为“基督颂”。但是正因为它很出名,会很容易忽略了它的上下文。究竟为什么要“以基督的心为心”呢?这跟上文提及腓立比教会的一些情况有关。

因为腓立比教会部分的信徒出现一些冲突,所以保罗在上文,2:2-4提醒他们“要意志相同,爱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凡事不可自私自利,不可贪图虚荣;只要心存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但是,这么无私地相处和服侍,谁能做到呢?所以保罗要他们以基督的心为心,要有跟主一样的心思和心怀。

整首“基督颂”的信息是十分清楚的:基督降卑、道成肉身,最后死在十字架,因此神把祂升高,我们因而懂得将荣耀归于父神。保罗要信徒学习基督的谦卑和舍己的榜样。

在《和合本》的翻译中,有一句比较特别的表达:“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某程度上,这样表达的意思比较难懂,《和合本修订版》,把这句翻译为“不坚持自己与神同等”,将这两个翻译作比较的话,会看到有不少出入。当中“强夺的”或者“坚持”,在原文希腊文,是接近“抓住”或者“抢夺”的意思,这就是当初《和合本》翻译为“强夺”的原因,而后来《和合本修订版》把它的意思翻译了出来,但是却不能反映原文的意境。按原文的意思,就是基督“没有抓住与神同等的地位”,“抓住”的相反,就是放手。

保罗回应腓立比教会发生的冲突,是鼓励他们要学效基督,不要坚持抓住一些想法或者利益,就算他们有权利去坚持,但也要学习像基督一样放手。

昨天的信息提及基督进耶路撒冷的时候所选择的驴驹,反映了主的谦和、顺服,虽然祂与天父有同等的地位,却选择放手,不抓住这个身分。

思考与实践
1.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和“不坚持自己与神同等”这两个翻译分别反映了什么重点?又有什么共同的重点呢?
2. 我在什么地方最难放下自我呢?知识、某些技巧、或者是身分?

金句:腓立比书2:6(和修本)
“他本有神的形象,却不坚持自己与神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