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使徒行传10:34-43(和修版)
10:34 彼得开口说:“我真的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
10:35 不但如此,在各国中那敬畏他而行义的人都为他所悦纳。
10:36 神借着耶稣基督─他是万有的主─传和平的福音,把这道传给以色列人。
10:37-38 这话在约翰传扬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了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到处奔波,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
10:39 他在犹太人之地和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人。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
10:40 第三天,神使他复活,使他显现出来;
10:41 不是显现给所有的人看,而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人中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10:42 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审判者。
10:43 众先知也为这人作见证:凡信他的人,必借着他的名得蒙赦罪。”
信息
使徒彼得到访哥尼流家的时候,能够说出“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这句话,并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轻易和必然的。彼得能够有这样的体会,是因为神借着圣灵带领他,让他经历神在不同的人当中的工作。一开始是教会受逼害,门徒四散使福音广传(使徒行传9:31),但是却看到在使徒行传1:8圣灵降临的应许已经一步一步地在实现。在扫罗转化之后,使徒彼得也展开了访问耶路撒冷以外地区的教会的旅程。在使徒行传9:32-43看到,他先走访吕大的圣徒,医治以尼雅,接着有约帕大比大的复活。
这一切早期教会所经历的事情,仿佛在告诉我们,使徒们是十分明白神的心意的,因此彼得才能够说出那一番话;不过,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其实,在彼得到访哥尼流一家之前,神已经赐给他一组异象,表明祂的心意。但是,彼得的回答却是强差人意,在使徒行传10:14,他说:“凡污俗和不洁净的东西,我从来没有吃过。”虽然作为犹太人的彼得,为遵守摩西律法(利未记10:10,20:25)而拒绝吃不洁之物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彼得其实际并不明白异象的意义(使徒行传10:17)。
彼得的答案反映出,他仍然将外邦人视作不洁的(参使徒行传10:28),这样的理解显然与神的心意不相符。在圣灵的引导之下,彼得最终到访了哥尼流一家,使徒行传10:19-20、30-33记载,哥尼流也向彼得分享他所见的异象。在神双重工作的作用下,彼得才能够明白和确切地指出,神是不偏待人的。
在使徒行传10:38-43,彼得重述耶稣基督的事工,流露出他真正理解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的意义。对彼得来说,耶稣基督既然是“活人和死人的主”,祂不再单单是犹太人的主,更是所有人类的主,也是宇宙的主,所以,不论是活的或者是死的,都在主的审判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上文8章的记载,彼得已经开展他在撒马利亚的事工,走向犹太人视为有别于他们、不洁净的群体;在哥尼流的事件中,彼得虽然不明白异象的意思,但是他仍然愿意跟随圣灵的引导,不过,他内心深处却还是受到过往信念的影响。
神如何评价彼得呢?经文没有提到,但是神给他异象,同时感动哥尼流这位被犹太人视为不洁的敬虔人,让彼得真正明白神不偏待人的心肠;这些事件就是早期教会成长的见证。教会并不是一瞬间就能够成长至完全明白神心意的地步,圣灵在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徒,更新他们按照以往固有的信念所建构的神的形象,使他们更完整和完全地明白,耶稣基督福音所带来的生活方式。
思考与实践
1. 不论在教会内外,我们是否对一些人有偏见呢?有些人我们比较喜欢和亲近,而有些人却会疏远?让我们仔细思考当中的原因,看看我们是否会视某些人为“不洁”,认为他们不配得拥有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
2. 基督的死和复活证明了祂不偏待人,因为祂是为所有人死和复活的,这对我有何提醒呢?
3. 请进行一个实践行动:在教会或者团契里面,主动接触一些我们比较疏远的人,并且认识和关心他们,与他们面对面祷告。
金句:使徒行传10:34下(和修版)
“我真的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