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大纲:

观察(observation)
1. 徒8:1提及哪些地区的名字?它们最早在本书何处出现?
(提示:出自耶稣的口;徒1:8)
2. 徒1:8与作者路加的风格和书写架构有何一致性?(参考路17:11。)
(观察到“撒玛利亚”一词,路加共用了12次(路4次 + 徒8次),其他三福音共9次。)
3. 徒8:3是哪一段的伏笔?它的连接经文在何处?(徒9:1)
4. 徒8:4与下文哪一段连接?注意徒11:19是否与8:4连接?
5. 那么,徒8-11章:主要记载了什么,就是往后要留意“观察”的问题。

解释(interpretation)
跨文化的定义:
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1. 徒8:1和徒8:4与徒1:8比较后,有何重要性?
(重温本书大纲,主耶稣应许的第一步实现。)
2. 耶路撒冷分散到撒玛利亚,是什么概念?撒玛利亚人与耶路撒冷人关系如何?
(路9:51-53;约4:9)
3. 这次的历史性逼迫与分散,有一个主谋人:扫罗。(徒6:9,基利家地区代表。)
4. 扫罗(保罗)是司提反事件的领导者:“扫罗的脚前”代表他的权威(徒4:34、37,5:2,22:3吕振中译本)。

应用(application)
1. 有没有到语言文化不同的地区旅行或打工?通常有什么困难?
2. 了解跨文化宣教现况:以台湾教会为案例。
台湾地区的“中华基督教网路发展协会”、“中华21世纪智库协会”和“联合差传事工促进会”于2014年5月15日至9月30日间,进行“跨文化宣教调查分析报告”。约50名志工依“华人教会名录”,针对全台3918间教会,进行“宣教普查”电访。该访查回收全台1889间教会资料(成功电访1762间教会、另外127间教会为召会自行统计),了解众教会从事“跨文化宣教”的类型、投入方式、其教会类型与各地从事情况。
首先,彭书睿先简介“跨文化宣教”的定义与类型:
a. M1同地同语言同文化:如教会在本地植堂、传福音,不属“宣教”。
b. M2本地异文化:如设立外劳福音中心。
c. M3异国同文化:如教会至洛杉矶设立华语教会。
d. M4异国近文化:如板桥教会支持东京的大陆学生中心。
e. M5异国异文化:如板桥教会认领巴基斯坦Sindhi族。
跨文化宣教=M2/M4/M5
海外跨文化宣教=M4/M5
其中,跨文化宣教始于“M2本地异文化”类型;自“M3异国同文化”开始,才迈入“地理上的跨界”。而M4、M5的异国近文化与异文化,才是属于“海外跨文化宣教”类型,M5即为最重要、也是众教会关乎的“未得之民”宣教类型。
在成功访问的1889间教会中,有534间教会从事“跨文化宣教”(M2/M4/M5),占28%,意即仍有7成以上教会未参与宣教。若是将534间教会的数据放在全台3918间教会中,仅占了14%;而真正进行狭义的“海外跨文化宣教”(M4/M5),只有263间教会,占全台7%。

讲义:

徒8:1-4:“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有虔诚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为他捶胸大哭。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

归纳式查经有三个步骤:观察、解释、应用。先观察经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收集资料、比较等,然后解释观察的结果,根据圣经来讨论和解释。最后,应用解释的心得到生活中,把经文跟生活连接起来。

首先,8:1提到耶路撒冷、犹太和撒玛利亚这些地区。这三个地名在本书最早出现的地方是徒1:1:“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8:1跟1:8有关,耶稣基督的应许是耶稣升天之前讲的,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以后,门徒就得着能力,开始传福音,从耶路撒冷开始传。8:1是耶路撒冷的教会遭大逼迫,于是信徒分散在犹太地和撒玛利亚。在这里看到一个奇妙的现象,就是1:8耶稣基督的应许来到8:1开始有进展,这是第一个重要的观察。

第二个值得留意的是,撒玛利亚在使徒行传和路加福音中共提到过十二次,在路加福音出现四次,撒玛利亚在使徒行传出现八次,而每一次出现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作者路加关心撒玛利亚,他关心福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外一个地方。以色列简单分三大个区域,第一个最南边是犹大,犹太地区。最北边的是加利利,是耶稣基督长大的地方。中间就是撒玛利亚。

第三,8:3:“扫罗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这一节是9:1的伏笔。看看9:1-2:“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9:1与8:40并不是连接的,8:40讲的是别的事情,是讲腓力。而9:1是讲扫罗口吐威吓凶杀的话,所以这节经文上面真正连接的经文是8:2-3。这是它段落的特色。

8:4有“分散”这词,8:1也有,“分散”这词非常重要。下一次出现这词是连接段落11:19:“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塞浦路斯在古代叫居比路。11:29的“四散”也就是分散。所以,11:19是连接8: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越走越远,11章那里是走得最远。这是很有意思的段落的分配,作者按部就班地讲福音的大能,得到圣灵能力的门徒扩散开去传福音。从徒8:1-11:18的分段很重要,若能明白分段的用意,就能够明白作者的思路。

以上所观察到的几个地方、门徒分散,以及8:1与1:8的关系,在12章和13章会继续扩展,从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这样延续下来。8:1-4很重要。

接下来解释撒玛利亚,整个第八章的事都是在撒玛利亚发生的。有一个重要的事情与撒玛利亚有关的,要记下两处的经文,第一,路9:51-53:“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村庄,但是那里的人不接待他,拒绝他来,因为他们向耶路撒冷去。耶稣和门徒向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然后那里的人不接待他,撒玛利亚人不欢迎面向耶路撒冷的人。还有一处的经文,约4:9:“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犹太人跟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因为犹太人有民族优越感。因此撒玛利亚人不接待犹太人。

对于犹太人,撒玛利亚人不是纯正的犹太人。旧约的时候他们亡了国,亚述人为了同化以色列人,让他们跟自己的民族的人通婚。所以撒玛利亚成为一个被歧视的地方。但现在重要的是,8:2、5司提反死了以后,受逼迫的门徒开始搬家,搬到犹太全地,甚至再搬远一点,搬到撒玛利亚去,把福音也传了过去。

这是一个跨文化的情况,因为有两种民族,而犹太人瞧不起撒玛利亚人。跨文化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例如有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比如美国人是讲英语的,中国人讲普通话。他们学普通话就是夸了文化。北方人跟南方人也是跨文化,比较近的,我们叫近文化。所以宣教有近文化宣教,我们到美国向中国餐馆的朋友们传福音,也是近文化。到了加州,他们是在加州长大,他会听普通话,向他传福音也是近文化,他们也过年也过春节。在这里福音有跨文化的出现了。

应用方面,这里有一个台湾地区的调查,是宣教与跨文化教会的资料,台湾调查了1889间的教会,了解他们宣教跨文化的情况,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根据这项调查,真正做海外跨文化宣教的台湾教会,只有263间,占全台湾的7%。属于跨文化的有534间教会,包括近文化和完全跨文化,占20%。

跨文化宣教是不容易的,首先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即使同样是中华文化,近文化宣教也是不容易,因为有当地的方言。而宣教士都是跨文化的,100、200年前外国人来到中国以后,学我们中国的语言,开办幼稚园、医院。最近有个初信的朋友,他说希望神能够到东方来,因为东方的人不熟悉耶稣,其实,主耶稣差派了很多他的仆人来传福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