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到了门徒那里,看见有很多人围着他们,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众人一见耶稣,都甚希奇,就跑上去问他的安。耶稣问他们说:‘你们和他们辩论的是什么?’众人中间有一个人回答说:‘夫子,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吧鬼附着。无论在哪里,鬼捉弄他,把他摔倒,他就口中流沫,咬牙切齿,身体枯干。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耶稣说:‘嗳!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他们就带了他来。他一见耶稣,鬼便叫他重重的抽风,倒在地上,翻来覆去,口中流沫。耶稣问他父亲说:‘他得这病有多少日子呢?’回答说:‘从小的时候。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灭他。你若能做什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耶稣看见众人都跑上来,就斥责那污鬼,说:‘你这聋哑的鬼,我吩咐你从他里头出来,再不要进去!’那鬼喊叫,使孩子大大地抽了一阵风,就出来了。孩子好像死了一般,以致众人多半说:‘他是死了。’但耶稣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暗暗地问他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他去呢?’耶稣说:‘非用祷告(有古卷加:禁食二字),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或译:不能赶他出来)。’”(可9:14-29)
一、 经文背景分析
1. 耶稣由山上下来
这个赶鬼的神迹是紧接着耶稣登山变象后,带着门徒下山之时所发生的事。在山上,耶稣刚显出了祂荣耀的身分和面貌,使得随祂上山的三个门徒,彼得、雅各、约翰,舍不得离开,因而彼得对主说:“主啊,在这里真好!”然而刚刚下山,就立即面对一场赶鬼的争战。三卷符类福音书都同时记述了这两件事(太17:1-21;可9:1-29;路9:28-43)。这两件事呈现强烈的对比,不仅给人一个对照的反思,也显明这神迹在福音的启示上有重要之处。不过马可福音在神迹的叙述上仍是比较详尽、细腻的,他加上了耶稣和这个父亲的一段对话,所以本章的讨论仍然以马可福音的内容为主要依据。
其实,耶稣早已知道祂下山之后将要面对的处境,所以在刚下山的时候,就对门徒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复兴万事;经上不是指着人子说,他要受许多的苦被人轻慢呢?”(可9:12)显然耶稣并没有被山上的荣耀给迷惑,因为这本就是祂荣耀的真相,祂也知道即将要面对的属灵争战和仇敌的攻击。只是刚见过主荣面的三位门徒,可能仍然陶醉在山上荣耀的经历中,还来不及因应山下的责任和挑战,这由他们在赶鬼之后,随即陷在“谁为大”的争论中可以看出端倪(可9:33-34)。
不过,在这情境的转换中,失去儆醒的心却是件相当危险的事。例如大卫在以色列王国统一及连连的争战得胜之后,得着无比的荣耀,可是旋即在情欲的试探中犯了淫乱和杀人的双重重罪,为他自己的家族埋下痛苦的种子(参撒下11章)。
2. 赶鬼神迹的特点
这个赶鬼的神迹和前面所述本章另外两个赶鬼事件有很大的差异。前面两个赶鬼事件都是耶稣单独的介入,一是在会堂的赶鬼,耶稣用祂的权能显明鬼的存在,而且把它们赶出去;一是在格拉森的的赶鬼,耶稣主动的到格拉森释放了那个被群鬼折磨的人。这两个神迹都因祂的能力带来立即释放的结果。因此,两个事件中的受害人,既没有主动的来找耶稣,也不需要信心。事实上,一个严重被鬼附的人,已经被夺取了心智,他是不可能主动来找耶稣的。
然而,这个赶鬼事件却有着更为曲折的发展。当耶稣带着三门徒在山上的时候,山下已经在进行赶鬼的战争,一个无路可走且并无信心的父亲,试着将儿子带到门徒面前请求赶出恶鬼。可以想见的是,在这场争战中,一群不信的人,加上九个小信的门徒,当然没有好的结果。可是其过程的曲折,却让门徒们对赶鬼的事有了更深刻的体认,这也是一种学习与收获。
显然这赶鬼的过程,对于整个事件反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若是没有这个失败转为成功的过程,今天的信徒对赶鬼的认识必定要大打折扣。三卷福音书都同时记载了这个神迹的美好结果,也同时记述了门徒们的失败。对门徒而言,这是他们所学到的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对今天的信徒来说,我们也可以从这神迹的过程中,学习到弥足珍贵的属灵原则。
3. 病症与鬼附
很特别地,这个被鬼附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生病的状态。从这位父亲的解释来看,一是哑吧,其次是癫痫,马太福音就直接说“他害癫痫的病很苦”(太17:15)。不论是哑吧也好,癫痫也好,都是医学上的一种疾病,所以这孩子的表相是病,若非家人亲身经历,很容易被当做生病来处理。当然,外人偶尔观之,必定不会认为是鬼附。这说明了“鬼附”除了会辖制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时也会以病态的症状出现,让人容易搞错方向。就像这个孩子在鬼附发作时,倒在地上、重重抽风、口中流沫(可9:20),这些征状都和癫痫病发作时的症状完全一样。因此,今天有许多的鬼附者常被当做精神病来处理,因为表面看来它们有颇多的相似之处。我在早前提到的那个被鬼附的妇女,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被带到精神科医生那里求医治。
4. 赶鬼事件的焦点
在前面两个赶鬼的神迹中,那些受害者并不需要信心,是耶稣的恩典和大能主动性的临到。可是在这件赶鬼的神迹中,信心却是一直被强调的事:由耶稣感叹他们的没有信心(可9:19),到要求这个父亲要有信心(可9:23);之后,这个无信心的父亲恳求得着信心(可9:24);到最后,门徒问耶稣为什么赶不出那鬼,主的答案仍然是“信心”。祂说:
“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17:19-20)
总之,在这个神迹中,“信心”是一个一直被提出来的重点。这对今天的信徒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显然这是查考此神迹不可忽略的事。
二、经文的解析
现在我们要进入当时的场景,去观察并体验整个事件的发展。当耶稣刚下山回到门徒所在的地方,发现门徒的处境似乎是非常窘困,他们正被许多人围剿,不知该怎样解脱。经文的叙述是:
“耶稣到了门徒那里,看见有许多人围着他们,又有文士和他们辩论。”(可9:14)
在辩论中,门徒显然是落下风的一方,因为俗话说“众口铄金”,门徒的九口也难敌众口,何况还有能言善道、熟悉经典的一些文士在其中(文士在原文是复数)。还好耶稣的到来给了他们解围的机会,因为众人的眼光立即转到耶稣身上(可9:15)。
1. 众人的辩论
经文说到文士和门徒们辩论。辩论什么呢?这件事实在值得推敲。他们辩论的内容经文虽未明述,但就现场的事实来看,大方向应该是和赶鬼有关,因为当耶稣问:“你们和他们辩论的是什么?”(可9:16)那个被鬼附者的父亲立即上来回答说:“夫子,我带了我的儿子到你这里来,他被哑吧鬼附着。……我请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可9:17-18)由这位父亲的回答可知,事情除了和赶鬼有关,也和门徒“赶不出鬼”有关。除此之外,可以从众人见到耶稣时“都甚希奇”的反应得知(可9:15),又和耶稣有关,因为这种反应就好像俗话所说的“说曹操,曹操就到”。
根据以上几个重点,足以帮助我们重现当时的过程。由于那一天门徒无法把鬼赶出去,立即引起了围观文士们的讥嘲。文士们本来就不喜欢耶稣和祂的门徒,并曾质疑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太12:22-24;可3:22-30),这下子可给他们逮着机会,立即对门徒冷嘲热讽一番。门徒自也不甘示弱,因此随即引起了争论。
这场嘲笑加上辩论的过程,可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根本认定这个孩子不是鬼附,一是关乎为何不能将鬼赶出去。像文士之类的人物,多半会朝“不是鬼附”的方向去推论(就如今天有些学者不信有鬼附这回事),他们认为门徒没有知识,连鬼附和癫痫都搞不清楚。然而门徒追随耶稣,亲身经历了许多赶鬼的神迹,当然立刻就辩论起来。问题是,当时的确看不到鬼被赶出来,这时门徒真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清了。于是有门徒说话了,“我们能力小,是赶不出去,但是若我们的老师耶稣在这里,那必定立刻就赶出去了。”(所以后来耶稣说,他们的信心小)。偏偏就在这时耶稣出现了,岂不让众人都希奇?刚讲到耶稣,耶稣就出现了!这就是为何耶稣听了之后就叹息,说:“嗳!不信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可9:19)
2. 叹息不信的世代
耶稣所说的“不信的世代”,当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乃是好几类人,如此方能代表一个世代;其中包含了门徒、文士、围观的群众和那个可怜的父亲。文士的不信是因着心刚硬,根本不信道成肉身的耶稣;这父亲既来求医治,却没有信心,对所求的事是半信半疑,难怪耶稣要挑战他的信心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围观的群众没有分辨的能力,自然随着口齿便给的文士跑。
这几种人的不信或半信半疑,我们都容易理解,但是门徒的不信是什么呢?为什么耶稣责备门徒的不信呢?门徒的不信当然不是不信“耶稣是基督”,而是小信,就如耶稣所说的“是因为你们的信心小!”(参太17:20)小在哪里?小在他们只信耶稣可以赶鬼,却不信自己也可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虽然这些门徒过去曾被主差出去赶鬼医病,而且甚有果效,但是如今面对严苛一点的考验,过去的信心就瓦解了。过去耶稣赐给他们权柄出去传道的时候可以赶鬼,如今不是出于主的吩咐就无法赶鬼;耶稣同在的时候可以赶鬼,如今单独面对赶鬼就心虚了。这种信心的状态是许多基督徒的通病,就像今天许多信徒认为牧师的祷告比较有效,自己的祷告没有能力。事实上主已经把祷告的权柄赐给每一个上帝的儿女。就如主自己的应许: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名求告什么,我必成就。”(约14:12-14)
像门徒这种条件式的信心,只会让主叹息,让仇敌看笑话,在属灵的争战上必定是处于下风的。
3. 可怜的孩子与无助的父亲
当清楚了山下这九个门徒的处境和心态之后,我们要来看鬼附的原因和状态,这是和魔鬼争战时必须有的认识。被鬼附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止于被附者本人,往往也带来一家的痛苦。例如,在这件事中,虽然只是孩子被鬼附,但是这作父亲的显然也陷入极大的痛苦,他的心情随时被这独生儿子的状态所牵动。当孩子被摔在地上,咬牙切齿,口中流沫,这父亲的心就被揪住了,像是自己受痛苦一般;当孩子被扔在火里、水里,他要预备随时抢救孩子的性命。可以说,这父亲必须寸步不离的守护着他,否则这孩子随时有失去性命的危险。由于这痛苦太深,以致于他会流泪的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9:24)
这个恶鬼什么时候开始附在他的身上呢?从小的时候!(可9:21)这个孩子实在是不幸,他完全没有快乐的童年,他除了不能听见、不能说话(这是聋哑的鬼,可9:25),还要随时面对性命的危险,因为“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水里,要灭他。”(可9:22)这就是鬼的作为,我们千万不要对鬼有任何的幻想,它们只有一个目的:“要灭人的性命”。鬼要折磨所有被它得着的人,直到他们“身体枯干”(可9:18),这实在是可怕。而且当它们占有一个人的身体之后,就绝不出来,除非有一个更大的能力逼使它不得不出来。
别人以为这孩子是害癫痫病,其实这家人最清楚,这孩子是被鬼所附。就如我在本章开始所讲的那个被鬼附的妇人所作的见证,每当污鬼折磨她,动不动要她的家人买许多贵重的东西来祭拜它,这不仅消耗他们许多精力,对一个贫困的家庭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我们还必须思考一件事:是什么因素使这个孩子被鬼附呢?这个孩子会去交鬼吗?不会!因为“他从小的时候”就被鬼附,那时他什么都不懂。那何以这污鬼附在他的身上?要知道神所赐给人的生命是尊贵的,污鬼不能轻易的附在人的身上,除非这人的身上有了破口,也就是有让鬼可以进来的管道。保罗在林前10章这样说:
“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我们可惹主的愤恨吗?我们比他还有能力吗?”(林前10:20-22)
保罗的教导一方面让信徒明白交鬼的恶果,一方面也是提醒信徒交鬼的通路:就是“与鬼相交”。那为什么说吃祭偶像之物是与鬼相交呢?拜偶像是什么?就是把信心给偶像。问题是偶像背后的实质就是魔鬼,因此,拜偶像就是把信心给了鬼,献祭给偶像就成了祭鬼,吃祭偶像之物也就成了吃祭鬼的物,这些都是给了鬼有通路。除了直接的拜偶像、吃祭物之外,像通灵、算命,都有可能成为通路。既然人不比神还有能力,却又给鬼有了通路,何以能抗拒鬼的侵入呢?那是不可能的,因而许多人是去庙里祭拜的时候就被鬼附。这孩子既不会主动去拜偶像,因此这破口或是通路最可能的就是从孩子的家人来的(最主要的是父母亲)。在一些地方,有些拜偶像的家庭喜欢把孩子带到庙里,过继给某某神明(偶像)作儿子或是女儿,或是为孩子求符咒挂在身上保平安,其实那不是保平安,而是“惹鬼上身”。所以这孩子极可能是因父母的无知而受苦,也让父母自己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