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第14句:希腊征服波斯,推希腊化

但8:5-9
“我正思想的时候,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非常的角。它往我所看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忿怒,向它直闯。我见公山羊就近公绵羊,向它发烈怒,抵触它,折断它的两角。 绵羊在它面前站立不住;它将绵羊触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绵羊脱离它手的。这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

但8:5预言历史发展,世界局势
但8:5讲到公山羊,是指公元前300年左右,希腊帝国兴起。公山羊两眼当中“非常的角”,指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他从西而来,四处征讨,攻打波斯,最后在公元前331年,灭了波斯。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地,都在当地大推希腊文化、风俗和文字,好巩固帝国。但8:8提到山羊大角会折断。之后生出四角。说的是亚历山大死后,继承他而争霸的四个大将。四大将把希腊分为四国,统治多年。但8:9:“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说的是四个国家其中一国的一个领袖(一个小角)强大起来,占领了以色列(佳美之地)。很多的释经学者都相信,这个人就是安提阿古四世。他大力推行希腊化,大肆迫害犹太人,引发了公元前一百六十多年前的马加比起义。可以说:两约之间的马加比起义,除了是反抗安提阿古四世的迫害,也是对强推希腊主义的一个反弹。至于两约之间犹太教和法利赛人,也因应抗拒希腊主义越加发展。

希腊主义如何影响犹太人
1. 文化上:希腊语言、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建筑娱乐、生活方式等渗透犹太社群。
2. 语言上:以希腊文写的七十士译本诞生。
3. 思想上:希腊哲学影响了犹太人对神的理解和解释经文的方式。
4. 宗教上:希腊多神主义使犹太人感到很大压迫感。
5. 生活上:希腊人的世俗化和高举自由,大大挑战了犹太人的道德生活伦理。
6. 社会上:造成犹太社会分化,特别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对立。法利赛人以保守自己坚拒希腊化、持守摩西传统为傲,撒都该人深受希腊文化政治熏染。

法利赛人
这群体在福音书时常出现。“法利赛”的意思是“分离者”。也就是和其他犹太人分别出来,虔守洁净之礼。他们是犹太人在西流古王朝统治时期的反希腊份子,严守摩西律法。
耶稣时代他们对犹太人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因为犹太百姓很敬重他们。他们给百姓的教导是:
1. 所有旧约经卷都是权威而真实的。
2. 复活和永生是真实的。
3. 他们对经文的解释和注解(口传的各样传统),具有和经文同等的权威。
4. 旧约里要求百姓和祭司遵守的一切有关洁净规例(特别是饮食礼仪),所有人都要彻底遵守。

使徒行传中的法利赛人
1. 徒1:12“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法利赛人说指只能走大约一公里左右。由于法利赛人着力解释律法细节,后来又产生了不同派系,最著名的是煞买(Shammai)和希利(Hillel),两者的争论无非是针对怎样守安息日、饮食条例和其他洁净礼仪。煞买派的看法比较激进,希利派比较温和。保罗的恩师迦玛列就属希利派。徒5:33-40记述:迦玛列为人柔和有见识,为犹太众百姓敬重,曾在公会中为被捕的使徒,对众人作有力的辩护和劝诫,帮助使徒们得着释放。
2. 有法利赛人后来信了耶稣。徒15:5:“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这里提到有法利赛教门的人,信耶稣后还是很执着于摩西律法,甚至要求外邦人在信耶稣后,还要加上行割礼、守犹太人的饮食规条等,才可得救。知道这个背景,就了解加拉太书要处理什么问题,保罗要花多大工夫来说明因信称义的真理。

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太15,23章;路11章;可7章)
1. 坚持对经文的解释和“古人的遗传”具权威性,但其实有些遗传跟律法有抵触,例如:可7:11-13谈到的关于供养父母的口传律法,跟十诫中关乎孝敬父母的命令是有抵触的。
2. 强调细节支节,已超过律法要求;且因太注重口传律法细节,反而忽略律法精神,像公义和怜悯;爱神爱人。
3. 对外在洁净一丝不苟,内心却不洁净。

灵训
我们必须小心,不要陷入法利赛人的错误中。我们不难获得正确教义,也可以很仔细地教导真理,但在教导别人跟随主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必须竭力跟随主,言行一致。

第15句:罗马征服希腊,统一各地

但2:31、33
“王啊,你梦见一个大像,这像甚高,极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

罗马帝国
1. 铁腿、四兽:罗马是但2章所提到巨像的铁腿,也是但7:7所提到的第四兽。
2. 版图广大:耶稣时代罗马帝国疆域极广,涵盖现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希腊、土耳其、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及北非沿岸等地区。
3. 占令犹大:公元前63年,罗马攻占了旧约迦南地(即新约的巴勒斯坦)。罗马在占领地驻扎重兵,包括巴靳斯坦。耶路撒冷是巴靳斯坦众多城市之一,所以也有不少罗马兵丁。
4. 兵丁处处:罗马皇帝该撒给犹太人宗教自由,但犹太人无法接受罗马兵占领国土。罗马军兵在巴勒斯坦街道上四处巡逻。社会阶级鲜明,奴隶市场盛行,生命贱如货物。罗马兵在大街上可以随便抓犹太人要他替自己做事,例如背行李,所以太5:41才会出现耶稣说的那句“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5. 税收制度:当时罗马税务以包办方式经营,税吏长职位是价高者得。买得官位后可利用职权外判税吏职位,搜刮民脂民膏赚钱。这使犹太人大大反感。
6. 激进组织:罗马统治下,激进组织兴起。如:由加利利的犹大于公元6年创的“第四门哲学”,强调“唯有神是犹太人真正的君王”,认为纳税给罗马是成为奴隶的象征,宁死也拒绝。加利利的犹大的名字曾出现在徒5:37。又有“匕首党”,常用短剑刺杀罗马人和亲罗马人的犹太贵族。还有“奋锐党”。奋锐党主张以武力推翻罗马人,不断发动对抗罗马人的地下活动和游击战,直到公元后69年,发生犹太人大规模叛变,导致耶路撒冷被毁。
7. 宗教方面:罗马引进偶像敬拜。远在罗马立国之先,罗马人已经受到希腊文化(包括宗教)影响。罗马人借用希腊神话、地中海东部的异教信仰,结合罗马人流传下来的罗马神话,建构出一套偶像神明系统。罗马人把大部分希腊神话偶像的名字改为另一个拉丁名字,又把这些神话偶像的属性改变过来。罗马人的生活受到他们的宗教渗透,从业务旅行到宣战打仗、经济生活等等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如:希腊神话里有个偶像叫亚底米(罗马人称她为“黛安娜”)。以弗所古城的遗迹显示:亚底米的名字出现在碑文、钱币、古书,甚至节令历法上,可见这偶像对以弗所人和小亚细亚人的影响真是无处不在。保罗年代,以弗所有巨常庞大的亚底米庙,可容纳五万人,成了古代文明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这巨大庙宇里有中央银行,存着各地游客钱币,经济活动延伸至借贷、租务、税收等等。银匠底米丢就靠复制偶像亚底米和相关物品而发财。徒19章记录保罗到了那里传扬耶稣一段长时间,许多行邪术的人信了耶稣,离弃偶像,认罪悔改,影响了底米丢的生意,他就鼓动同业和城里的人对付保罗和他的众同工。

第16句:等候弥赛亚,受膏君王

赛9:6-7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土、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弥赛亚的意思
弥赛亚是希伯来文,意思是受膏者,希腊文的翻译就是基督(君王)。

百姓心中的弥赛亚
1. 耶稣时代:犹太人很希望摆脱罗马政府的统治,重获自由,这驱使他们期盼一个政治上的弥赛亚来赶走罗马人,扭转政治秩序,光复他们的国土。犹太人心里的弥赛亚是一个能恢复以色国的大能强者。
2. 被掳时代:“上帝会兴起一位受膏者来复兴以色列国”的思想,自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之后就已经出现。
3. 两约之间:犹太人深深期盼弥赛亚出现,以革命斗士的形象去拯救民族。马加比起义时,曾有犹太人认为他是弥赛亚。两约之间出现的文献(如利未遗训、以斯拉二书、巴录二书等),就指出这个超越的“人子”,不只在地上建立犹太国度,也是个和平之君,使乐园出现。

旧约应许的弥赛亚
新约时,不是太多犹太人能从旧约应许去认识神要差来的弥赛亚。其实神早己通过他的话告诉子民弥赛亚是怎样的:
1. 是大卫的后裔(撒下7:8-16;诗89:19-37;赛11:1-10)
2. 称为奇妙、策土、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
3. 行事的特点和能力(赛42章)
4. 施行公平和公义,以及他的名(耶23:5,33:14-16)
5. 是好牧人(结37:24)
6. 要建造耶和华的殿(亚6:12)

新约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态度
1. 不能理解:耶稣合乎旧约一切对弥赛亚的描述。可当他向门徒表示说人子“必须受苦、受死,为要让百姓得救赎”,门徒却不能理解。不只他们,耶稣时代许多人也不能接受。
2. 不想他来:犹太百姓期待弥赛亚来,但当时犹太人的统治阶层撒都该人不想。撒都该人想在罗马人的统治下保留特权,因此盼望一切维持现状。如果弥赛亚出现,他们的权位会受威胁,所以他们用尽一切方法确保大权在握。

思考
你从耶稣基督身上看见旧约预言的“弥赛亚”的哪些特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