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大蒙眷爱的但以理
1. 时代:但以理是第一批被掳到巴比伦去的犹大贵族。他和耶利米、以西结大约同时期做先知。他从公元前六百零几年被掳,一直到波斯古列和大利乌王(大流士王)的时候,做了大半个世纪的先知。
2. 经历:目睹了犹大人的三次被掳、犹大灭亡、巴比伦的兴起和灭亡,又亲见看见波斯的兴起,以及犹太人的第一次回归耶路撒冷。
3. 位高权重:波斯征服巴比伦期间,但以理肯定已经是个老人了。在新政权下,但以理还能担任高官要职。从但6:1-2,可知道他被立为三位总长之一,督导波斯120个省份。
4. 贡献:有人推断,被流放的约雅斤,能得到巴比伦王的礼遇,很可能但以理出了力。(王下25:27-30)。犹大人归回,但以理位居高职,他可以发挥最大的影响力。他盼望同胞回国,盼望耶路撒冷可以再复兴是无可怀疑的,因为从但9:1-19,可见这是他在祷告里很明确的要求。

但以理在巴比伦遇到的考验(但1:3-7)
1. 要学巴比伦的文字言语:学习文字言语,教材很可能就是巴比伦神话,内容也可以包括观测天象、研究命理和占卜之术等等。这些都是申18:10-11提到、禁止神子民习染的邪恶风俗。
2. 要吃喝巴比伦王的饭和酒:这些食物必是祭过偶像才供人食用,且当中含有许多利未记里提到的不洁之物。如果吃了,就等于干犯了摩西的律法(以色列人向来恪守犹太饮食条例Kosher)。另外,在当时的社会喜欢立盟约后一起吃饭庆祝,所以如果吃饮巴比伦王的膳,就可能表示他们愿意与巴比伦王建立亲密关系,巴比伦王会成为他们的依靠,他们要对巴比伦王忠心。
3. 要改巴比伦的名字:圣经里,改名象征生命改变,也代表自主权转移。为别人改名的一方,对被改名的人有绝对主权。本来“但以理”和三友的名字的意思都和耶和华神有关,但巴比伦人给他们的名字,却全是和巴比伦人的偶像有关。

但以理不吃王膳的原因
这些食物都供奉过给偶像,也含有律法所定义的不洁食物。对犹太人来说,守着律法,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吃拜祭过偶像的食物,在当时,是一道他们选择的底线,代表保持自己神子民的身分,代表对神忠诚,不被巴比伦人同化。实在食物占了人生很重要的地位。亚当、夏娃、还有在旷野流浪的以色列人,都曾经在食物的试验上失败;而主耶稣所过的第一个试探,也与食物有关。

但以理作见证的方式
“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但以理对太监长所派管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的委办说:‘求你试试仆人们十天,给我们素菜吃,白水喝,然后看看我们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仆人吧!’”(但1:11-13)
但以理很有智慧。首先,从他说的话和说话的态度,看到他礼貌对待太监长,且他讲话实事求是,经过权衡利弊,然后才提出具体建议,在艰难环境下为自己和伙伴争取饮食上的自由。经文两次写到他“求”太监长,可见在表达技巧上、在态度上很尊重太监长。

神掌管一切
但1:1-2中,“交付他手”可圈可点。巴比伦人打败犹太人,把器皿掳走,是耶和华在国际舞台中的布局。到了神定的时候,神的子民就可回归耶路撒冷。原文希伯来文“交付”是“给予”的意思,“给予”这词在第一章是常用词。但1:9较贴近原文的翻译是“上帝给予但以理恩惠与怜悯在宫廷官长面前”;但1:17也看到是神给予但以理等四个少年人智慧和聪明。其实,神也给予他们判断力,在被同化的威迫下作出取舍,最后他们选择不用王的膳食。如没有神的保守,但以理和三友流散巴比伦,很难不受动摇。

有关饮食条例的疑难解答
徒10章,记神在异象中告诉彼得以后不用再守犹太人的饮食条例。为何在但以理时代,但以理要选择严守饮食条例?
但以理选择严守饮食条例,是在抗衡异教的引诱和逼迫,保持神子民的身分,不沾染外邦人的不洁。在使徒行传的处境中,外邦人也领受福音了,也成了神的子民,如果犹太人还严守饮食条例,就会成为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相交的障碍,也阻碍犹太信徒向外邦人传福音。

但以理的属灵操练
1. 常常祷告(但6:10):他面对威吓也“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而这是他常常做的。9章提到他为同胞代求,而他也是在祷告中看见异象;10章也写到神的使者赞许但以理是“从第一日专心求明白将来的事,又在神面前刻苦己心”。神的使者是因但以理的祷告而蒙神差来回应他。
2. 团契生活:但以理有三个朋友,或许他们在巴比伦异地身处不同的阶级或地区,但很可能会有一同祷告彼此守望的时候,最起码会互相代求。

思考
春节期间,可能要面对很多民间习俗的冲击。但以理在巴比伦生活的见证,能带给你启发吗?